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古鎮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城古事:「士大夫第」歷經十七代


放大圖片

■「士大夫第」院牆上的官帽圖。本報記者王逍 攝

雷肇雄說,黃秀文的發跡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本分經商,羅田村的黃秀文最終富甲一方。後來,黃秀文衣錦還鄉,用錢捐官,遂將自己的大宅命名為「士大夫第」。

「士大夫第」於乾隆年間建造,耗時38年,分三重進,有四堂室。有意思的是,一處院牆上,一幅巨大的官帽圖赫然其中,中間雕有小門,旁邊繪有鯉魚,寄希望子孫「鯉魚躍龍門」。

宅院曾有36對廂房、108處起居室、48座天井。記者看到,即便在最偏處的壓水井旁,也有一處天井。廳堂的天井下方,四水歸一,連地漏都被做成了古錢幣形。楊婆婆說,自己在這裡生活了70多年,從來沒有見到地下水道淤塞過。楊婆婆是古屋主人之一,黃秀文的第十七代孫媳。記者開玩笑:「你們家那不是有好多錢?你婆婆有沒有給你古董呢?」老人笑着表示哪有,估計地底下可能會有些東西。記者指下次他給老人帶個探測儀過來。她大笑道說好,就怕探測不到。

相關新聞
江西安義:千年村群古韻猶存 (2014-01-19) (圖)
古城古事:「士大夫第」歷經十七代 (2014-01-19) (圖)
時代變遷:京台古戲台 昔日鑼鼓齊鳴 (2014-01-19) (圖)
矢志不渝:閨秀樓 拋繡球定終身 (2014-01-19) (圖)
傳統美食:一碗拌粉 開始一天 (2014-01-19)
雲南諾鄧:千年古村因鹽而來 (2014-01-13) (圖)
古鎮建築:台建築師:癡迷諾鄧古建 四次往返 (2014-01-13) (圖)
發展保育:熱心者投身古村保護 助保留原真面貌 (2014-01-13) (圖)
歷史傳承:老者遍尋資料撰書搶救故土文化 (2014-01-13) (圖)
文物保護:農民自建家庭生態博物館 (2014-01-13) (圖)
福建翔安馬巷:千年商鎮存古風 車輪滾滾富一方 (2014-01-11) (圖)
民俗文化:漢子拍胸舞 詼諧粗獷冶一爐 (2014-01-11) (圖)
歷史建築:飽歷炮戰25年 金門縣府舊址不倒 (2014-01-11) (圖)
古鎮美食:唐皇后探鄉親 馬蹄酥傳民間 (2014-01-11) (圖)
翔安區馬巷鎮 (2014-01-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古鎮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