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名師應試錦囊:先篩選速寫 挑戰難度須部署


放大圖片

■綜合能力卷被視為一份難度甚高的考卷。資料圖片

剖析綜合能力卷之一

中國語文科卷五綜合能力考核是一份難度甚高的考卷,考生既要在約10分鐘的聆聽錄音中,摘記與寫作任務有關的資訊,又要從閱讀圖文訊息中篩選合用的資料,然後根據題目的時、地、人要求,迅速完成指定的寫作任務。觀乎考生多年表現,有以下各點應注意:

宜善用聆聽前兩分鐘

同學宜善用錄音播放前的兩分鐘閱讀時間,做好以下3件事:

1. 審題清晰:題目是評分的依據,2012年及2013年的文憑試題目都非常清晰地列出寫作要求,同學必須小心找出題目設定的時空、可供選擇的人物身份、溝通對象、寫作任務、文體要求等。

2. 留意首則資料:就現時所見,供考生閱讀的資料大概有4則至6則,同學須特別留意第一則。第一則資料通常是「電郵」、「海報」或「短箋」,由情境中的導師、老師或機構負責人發出,銜接錄音對話的情境,對寫作要求作進一步的說明、補充或提示,有助考生在聆聽前掌握全局。

3. 聆聽規劃:同學須在閱畢題目後,在答題簿提供的空白頁上做好聆聽規劃,以便在聆聽時把相關資料放在適當位置,方便整理。以2013年文憑試試題為例,聆聽框架建議如右表。

專注論點 摘取重點

一般而言,聆聽錄音多是3個人的對話,聆聽時必須專注於找出以下重點,並填寫在聆聽規劃表:

1. 可供選擇的兩個身份各自的立場及論點。

2. 主持人、老師或機構負責人等通常會帶引討論,同學必須留意其提示、歸納及如何推進討論。如2013年文憑試錄音中程錦修主任提出對見解論證的要求:「究竟升讀大學選科時有哪些因素考慮呢?你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來,讓快要面對選科抉擇的同學參考。」當中「不同的角度」、及寫作對象「快要面對選科抉擇的同學」皆是評分標準。

3. 注意過渡語。2013年文憑試在談畢同學在選科方面的個人問題後,角色之一李美美說:「程主任,我們剛才談的似乎都是同學本身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甚麼?」程主任回應說:「除了個人方面,我想家長的取向也是挺重要的......」討論由這刻進入另一個角度。

前重後輕 影響得分

2012年及2013年的文憑試考試報告均提出「聆聽資料與閱讀材料,兩部並非完全重疊,而是互相補足。考生必須善於整合兩種材料,才不會忽略答案的重點」。不少考生多只抄錄閱讀材料,而忽略聆聽資料的提示。

另外,就考生答卷所見,「整合拓展」的篇幅均長於「見解論證」,出現前重後輕的情況,影響得分。要知道兩部分的分數相同,考生宜妥善分配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綜合而言,做好聆聽的部署、專心聆聽,是卷五致勝的關鍵。■陳玉燕老師 風采中學

作者簡介:風采中學中文科科主任,曾任教中國語文科、中國文學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閒來好閱讀,亦喜書法,愛遊歷及思考。

學校簡介: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由余風采五堂會贊助,坐落新界北區,於2002年創立,提倡「品學共融」,並以「風、度、文、采」為校訓,期以教育專業及創新精神,凝聚家長及社會力量,建立一所不斷求進的學校,培養新一代成為主動學習及具責任感的良好公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學校亦期望通過教育研究及實踐探索,為香港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經驗、新突破。

■預告:「剖析綜合能力卷之二」將於12/2(星期三)刊登。

逢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名師應試錦囊:先篩選速寫 挑戰難度須部署 (2014-01-22) (圖)
戒掉錯別字 (2014-01-22) (圖)
尖子教路:掌內容用技巧提評價 (2014-01-22)
古文識趣:一詞多義費解 文意推敲大白 (2014-01-22) (圖)
文化拾穗:追溯文本字源 啟發愛的教育 (2014-01-22) (圖)
名師應試錦囊:「時宜題」考判斷 摘星三法門 (2014-01-15) (圖)
拆解同義詞: (2014-01-15) (圖)
尖子教路:閱讀四貼士 應試無甩漏 (2014-01-15)
操「弗」文言文:白洋潮 (2014-01-15) (圖)
言必有「中」:「五失」應致歉 他日好相見 (2014-01-15) (圖)
名師應試錦囊:論說文難度高 不離起承轉合 (2014-01-08) (圖)
學通成語 (2014-01-08) (圖)
尖子教路:家國情懷 閱讀有感 (2014-01-08)
古文識趣:人稱代詞變化多 你我他助梳觀點 (2014-01-08) (圖)
文化拾穗:文生意境 物可通情 (2014-01-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文星級學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