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閱讀卷之一
許多同學以為中文科難以溫習,甚至不須溫習,但實際如此嗎?答案顯然是「不」。考試縱有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聽天命」之前,仍須「盡人事」。
「人事」為何?以卷一「閱讀能力」為例,「人事」之多,實在不可勝數。
卷一的分數浮動,時而高,時而低,這除因考核篇章是首次觀睹,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外,還很可能是平時沒有做足準備工夫。卷一篇章變動,我們斷不能盡覽天下名篇,即使欲投機猜測,也難以準確。我們可準備的是盡量了解試卷的形式,以及豐富自己的知識。
「白描」「細描」之別須溫習
卷一的考核目的簡而言之是:說甚麼、怎麼說、說得怎樣。「說甚麼」意指內容的掌握──究竟文章的主旨為何?段落大意為何?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如卷一常見的結構分段,便是考核考生對篇章的基礎理解。
「怎麼說」是指技巧的運用。如首屆文憑試卷一語體文篇章為曾敏之的〈橋〉,其中第六題便問到兩段引文的描寫手法有何不同。答題前,必須了解何謂「描寫手法」。「描寫手法」的分類眾多,如直接描寫、間接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主觀描寫、客觀描寫、白描、細描等。然而,白描的定義是甚麼?它與細描有何分別呢?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用簡練的文字樸實地進行描寫的方法;細描又稱工筆,是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進行精雕細琢的描寫。若無在試前預先準備,實在難以在緊張而凝重的考場裡即時「杜撰」。
「說得怎樣」難度高 超「理解」層次
「說得怎樣」即是考生的評價。這類問題的難度頗高,已不限於理解篇章、說明手法的層次。如〈橋〉中錄引了兩首近體詩,詩中之感情、技巧是「說甚麼」和「怎麼說」的層次,而「你認為詩會削弱情感表達嗎」就是「說得怎樣」的層次。這既與〈橋〉這篇章有關,但問題的廣度與深度並非只包括一篇一文,而是擴闊至文學的形式與效果的關係。
杜詩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文可溫習嗎?我說:絕對可以!古時戰前厲兵秣馬,試場亦如戰場,盡量了解試卷的形式,盡量豐富自己的知識,便是最好的裝備。■邱嘉耀 中文科5**狀元
■預告:「學好閱讀卷之二」將於下周三刊登。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