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古鎮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統手藝:石窗蘊含儒釋道文化


放大圖片

■現在手工製作石窗的傳人寥寥無幾了。 本報浙江傳真

三門縣文化館館長梅軍說:「天下石窗看浙江,浙江石窗看三門。」此言足見三門石窗的非凡意義。三門石窗與木雕窗、磚雕窗同時用於台州民居及園林建築中, 明、清時期達鼎盛,遠銷蘇、滬、杭等地及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至今,上海的城隍廟、杭州靈隱寺還可以看到三門石窗的身影。

臨水而居 材料防腐

三門的先人大多逐水而居,沿海、臨港一帶村落棋布。因為空氣濕潤,木器容易受腐蝕,聰慧的三門民居用石塊、石板製作建築外牆、房壁下部,出於採光、通風,石窗應運而生。而蛇蟠島則是三門石窗的發源地。島上盛產江南名石,其色赭紅,其性中和,紋理均勻,宜雕宜琢,是石窗最好的選材。據考證,蛇蟠島內遺有多類新石器時期的工具。

「誰言殘山剩水,竟是鬼斧神鏤。」千年採石,蛇蟠島上至今留下了1300多個洞窟(俗稱石倉),故蛇蟠島又有「千洞島」之美稱。而三門石窗藝術館,陳列了自宋代以來的各個時期的三門石窗。窗花的題材涉及儒、道、釋三教,如反映道釋合一的「文武雙全窗」、儒家的「鐵筆犀角窗」等。梅軍說,這也顯示了三門對於中國文化特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手工技藝 傳承臨危

三門石窗製作可分採板、打磨、畫樣、上樣、雕刻、鏤空、修光七道基本工序,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一扇石窗常常花費一個工匠數個月的時間。隨着時間遷移,手工製作石窗慢慢被機械化所替代,如今三門具有高超技藝的石窗傳承人已寥寥無幾。在梅軍眼中,機器製作的石窗與純手工的石窗沒法比,「手工的石窗線條更柔和,更具美感。」

如今,這個油畫家成了三門石窗的保護人,在全國各地收集石窗。一扇普通的石窗,價格高達數千元。但梅軍還是不遺餘力地從全國各地把這些石窗搬回到蛇蟠島。他希望石窗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得到最好的保護,更希望石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一直傳承下去。

相關新聞
台州三門:行走中的活化石 (2014-01-24) (圖)
民俗古風:414米楊家板龍創世界紀錄 (2014-01-24) (圖)
傳統手藝:石窗蘊含儒釋道文化 (2014-01-24) (圖)
血脈傳承:山口百惠是楊門血脈 (2014-01-24) (圖)
江西安義:千年村群古韻猶存 (2014-01-19) (圖)
古城古事:「士大夫第」歷經十七代 (2014-01-19) (圖)
時代變遷:京台古戲台 昔日鑼鼓齊鳴 (2014-01-19) (圖)
矢志不渝:閨秀樓 拋繡球定終身 (2014-01-19) (圖)
傳統美食:一碗拌粉 開始一天 (2014-01-19)
雲南諾鄧:千年古村因鹽而來 (2014-01-13) (圖)
古鎮建築:台建築師:癡迷諾鄧古建 四次往返 (2014-01-13) (圖)
發展保育:熱心者投身古村保護 助保留原真面貌 (2014-01-13) (圖)
歷史傳承:老者遍尋資料撰書搶救故土文化 (2014-01-13) (圖)
文物保護:農民自建家庭生態博物館 (2014-01-13) (圖)
福建翔安馬巷:千年商鎮存古風 車輪滾滾富一方 (2014-01-11) (圖)
民俗文化:漢子拍胸舞 詼諧粗獷冶一爐 (2014-01-11) (圖)
歷史建築:飽歷炮戰25年 金門縣府舊址不倒 (2014-01-11) (圖)
古鎮美食:唐皇后探鄉親 馬蹄酥傳民間 (2014-01-11) (圖)
翔安區馬巷鎮 (2014-01-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古鎮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