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在手工製作石窗的傳人寥寥無幾了。 本報浙江傳真
三門縣文化館館長梅軍說:「天下石窗看浙江,浙江石窗看三門。」此言足見三門石窗的非凡意義。三門石窗與木雕窗、磚雕窗同時用於台州民居及園林建築中, 明、清時期達鼎盛,遠銷蘇、滬、杭等地及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至今,上海的城隍廟、杭州靈隱寺還可以看到三門石窗的身影。
臨水而居 材料防腐
三門的先人大多逐水而居,沿海、臨港一帶村落棋布。因為空氣濕潤,木器容易受腐蝕,聰慧的三門民居用石塊、石板製作建築外牆、房壁下部,出於採光、通風,石窗應運而生。而蛇蟠島則是三門石窗的發源地。島上盛產江南名石,其色赭紅,其性中和,紋理均勻,宜雕宜琢,是石窗最好的選材。據考證,蛇蟠島內遺有多類新石器時期的工具。
「誰言殘山剩水,竟是鬼斧神鏤。」千年採石,蛇蟠島上至今留下了1300多個洞窟(俗稱石倉),故蛇蟠島又有「千洞島」之美稱。而三門石窗藝術館,陳列了自宋代以來的各個時期的三門石窗。窗花的題材涉及儒、道、釋三教,如反映道釋合一的「文武雙全窗」、儒家的「鐵筆犀角窗」等。梅軍說,這也顯示了三門對於中國文化特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手工技藝 傳承臨危
三門石窗製作可分採板、打磨、畫樣、上樣、雕刻、鏤空、修光七道基本工序,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一扇石窗常常花費一個工匠數個月的時間。隨着時間遷移,手工製作石窗慢慢被機械化所替代,如今三門具有高超技藝的石窗傳承人已寥寥無幾。在梅軍眼中,機器製作的石窗與純手工的石窗沒法比,「手工的石窗線條更柔和,更具美感。」
如今,這個油畫家成了三門石窗的保護人,在全國各地收集石窗。一扇普通的石窗,價格高達數千元。但梅軍還是不遺餘力地從全國各地把這些石窗搬回到蛇蟠島。他希望石窗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得到最好的保護,更希望石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一直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