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和睦願景:強政良班子 勵治化紛爭


放大圖片

■特首梁振英致力建構「良」班子。資料圖片

香港是國際城巿,無論城巿規劃、法治原則、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均能與世界接軌。這些也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社會公平、公正,沒有貪贓枉法的情況出現,更是每個港人所期望的法治精神和良好管治模式。近年,香港社會出現不少紛爭,原因眾多,社會日益多元化、教育水平提升等因素,都令巿民對自身權益更重視;即使是弱勢社群,部分人會嘗試以各種行動,挑戰現有的制度和既得利益者。一個社會要化解各項紛爭,很需要一些強政勵治的管治團隊及政治人才,才能達至長治久安、和睦共處的願景。■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廉政公署簡介

使命宣言:廉政公署致力維護本港公平正義,安定繁榮,務必與全體市民齊心協力,堅定不移,以執法、教育、預防三管齊下,肅貪倡廉。

專業守則:廉政公署人員無論何時都致力維護本署的良好聲譽,並嚴格遵守以下專業守則:

.堅守誠信和公平的原則;

.尊重任何人的合法權利;

.不懼不偏,大公無私執行職務;

.絕對依法行事;

.不以權位謀私;

.根據實際需要嚴守保密原則;

.為自己的行為及所作的指示承擔責任;

.言行抑制而有禮;

.在個人及專業修養上力求至善。

■資料來源:廉政公署

資料B:廉政公署接獲貪污投訴*

分類             接獲貪污投訴(按年變動) 可追查投訴(按年變動)

政府部門(包括警務處、食環署)   393宗(↓34%)    192宗(↓53%)

私營機構(包括樓宇管理、建造業等) 774宗(↓42%)    534宗(↓50%)

公共機構(包括醫管局)       89宗(↓29%)     52宗(↓38%)

■資料來源:廉政公署   *註:2013年1月至6月廉政公署接獲貪污投訴數字。

資料C:廉政公署相關評論

廉政公署在去年首半年收到的貪污投訴,較前年同期大跌近四成,無論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私營機構的投訴數字,均錄得顯著跌幅。舉報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巿民防貪意識日增,例如近年廉署大力推動廉潔樓宇管理的宣傳教育,令涉及樓宇管理的投訴銳減。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近年政府官員涉貪的醜聞有否損害巿民對廉政公署的信心?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看法。

b. 參考資料,廉政公署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其使命宣言、專業守則的目標?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2.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政治助理工作簡介

政治助理負責向主要官員和副局長提供支援。他們主要負責提供政治支援和意見、監察關注團體及社會大眾對政策事宜的意見,以及評估政治影響。他們也負責按照主要官員和副局長的指示,與政黨和政團、區議會、其他持份者及傳媒聯繫,以及擬備演辭和傳媒聲明。■資料來源:《公務員守則》(擬稿),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

資料B:問責官員相關評論

當年,政府設立政治助理職位的目的是加強政治班子的能量,以及藉此培育政治人才。然而,經過幾年實踐,這個目標似乎未能達到。原因之一是政治助理的定位不清,其上司也沒有經過政黨政治磨練,在立法會內難有支持的政治團隊。另外,在日常工作上,政治助理要與熟悉政府運作的公務員合作,似乎也不容易。

事實上,無論公營機構或私營機構,人事變動均難免。因此,不同問責官員辭職,也是正常現象。但有學者認為,個別辭職的問責官員在官場的口碑不錯,對相關工作範疇也有深入認識和經驗,多名問責官員辭職難免會令人擔憂政府管治班子合作出現問題,影響管治效能,也會影響政策推行。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資料C:香港培養政治人才局限

近年,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都很關心香港的政治,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然而,香港沒有政黨政治,令不少政黨長期只有「參政」心態,考慮政策時也只是考慮單一政策是否行得通,未能充分考慮競逐資源時的優先次序;政黨的運作也走不出政黨內部元老的控制,還有其他因素,如經濟收入、政治前途等,都會影響年輕人從政的意慾。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指出及解釋問責官員委任制度未能發揮政治效能的兩個原因。

b.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在香港,政黨之間的對立是影響年輕人從政意慾的最主要原因」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3. 細閱以下資料:

有社會輿論認為,香港現時管治困難,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種現象有人歸咎於沒有普選,因為現時的特首選舉被視為「小圈子」選舉,不同利益團體互相競逐,以致不同陣營分裂之後難以再度整合。這些情況也導致政府的管治、處境非常艱難,不單面對反對聲音的質詢,還要整合建制勢力的分歧。

另外,又有社會學者認為,長久以來,香港民意基礎成為各大政黨、政團的必爭之地。所以,在一些地區事務及厭惡性設施方面,議員、政黨和地區居民可聯手抵制,如新界東北發展、骨灰龕、堆填區和焚化爐等。香港社會越來越政治化,一件獨立的小事情,隨時可演變成社會大事件,形成各個持份者之間存在更深層次的矛盾,甚至可能在日後的群眾集會中,引發更大規模的衝突。其實,就目前社會形勢而言,政府應及早處理社會問題的根源,不要忽略事情、事件將會引致的嚴重程度。因為很多社會團體覺得,用傳統方式示威請願來表達訴求,已無辦法引起政府的注意和回應。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指出並解釋可導致香港的社會議題越來越政治化的兩個社會因素。

b. 有人說:「在香港,爭取民意支持,才能有效地化解政府的管治危機。」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種說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概念鏈接:

政治冷感 Political Apathy

泛指市民對政治議題(如政府政策等)的關注程度低,其原因與民主成熟程度、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主要表現為官方選舉投票率偏低、論政及從政意慾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社會政治參與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市民以不同方式參與公共事務,或透過不同途徑表達對社會事務的看法,如遊行、示威、請願等,藉此影響政府施政,維護公眾或個人的權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結|語|

一個政府要達至「良好管治」的目標,還需在管治層面達至以下原則:問責、透明、參與、有效率、連貫等。要實現這些目標,自然需要源源不絕、優秀的政治人才。在外國,均有培養政治人才的措施,如新加坡有政治學校,英美法等國的大學設有培養政治人才的學院,中國內地也設國家行政學院。反觀香港,除政黨、社團去推動政治人才培養,政府在這方面的力度似乎不足。香港社會日益轉變,公民社會的政治訴求和要求不斷增加、提高,對管治、政治人才的素質要求自然也有增無減。

延伸閱讀:

1. 王于漸:《香港深層次矛盾》,中華書局(香港),2012年07月

2.《廉署:港貪污無惡化》,香港《文匯報》,2014-01-15,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15/FS1401150004.htm

3.《梁振英覓40政治助理 儲特首人才》,2012-04-17,http://hk.crntt.com/doc/1020/7/7/7/10207771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077716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和睦願景:強政良班子 勵治化紛爭 (2014-01-2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旅客料破億 港仍撐得起 (2014-01-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富國延退休紓勞荒 (2014-01-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文化部停春晚 (2014-01-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血清測H7N9 (2014-01-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 南水進京仍「渴」 (2014-01-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母逼婚 兒「潛水」 (2014-01-27) (圖)
通識把脈:新手教師如何與學生「開講」 (2014-01-27)
矛盾加劇:中日關係:一衣帶水向何方? (2014-01-27) (圖)
概念圖:日本亞太戰略 (2014-01-27) (圖)
升學權利:直資校錢途 貧學子興嘆 (2014-01-2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 低薪「職家」津貼突破 (2014-01-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升中面試考創意 (2014-01-20) (圖)
通識把脈:持份者立場隨時變 思考理據助判斷 (2014-01-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 力打「虎」「蠅」 (2014-01-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 珠江口「毒」白海豚 (2014-01-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 泰亂鎖曼谷 (2014-01-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 醫護「超荷」腰痛 (2014-01-20) (圖)
肺腑之苦:新空氣指數出擊 健康禍首速現形 (2014-01-14) (圖)
概念圖:空氣污染 (2014-01-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