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首善北京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首都醞釀為城市發展減負


放大圖片

修改總體規劃 重劃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

由於人口、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超載,著眼2020年的現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將面臨調整修改。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北京將全面啟動修改城市總體規劃。北京首次提出要為城市功能「減負」、為發展「做減法」,凸顯不同以往的城市發展思路。■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大體上共編製過六次城市總體規劃。目前執行的2004版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北京發生巨變,但也出現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大城市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提出,2014年要結合總體規劃十年評估,考慮總體規劃修改,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明確人口總量、城市規模、生態環境的控制目標,堅決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為北京市重新修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指明了方向。

控制土地和產業規模

以往北京市規劃基本上都是增量式、擴張性的規劃。由於功能太多、建設規模太大、人口增長過快,實際上使北京的人口資源環境已經到了成長的極限。此次北京市城市規劃修改的總體指導原則:一是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二是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劃定開發邊界。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此次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總方向是「減負」,控制住產業規模和土地規模,突出北京的核心功能,弱化或調整出一些與首都功能定位關聯度不高甚至是影響核心功能的發展內容。「比如國際總部、影響地區甚至國際的機構,適合放在首都;有的製造業,顯然放在首都不適合。」

研究城市規模是總體規劃的一個核心內容。到底北京要搞多大呢?經濟總量多大,人口多少,用地多少,邊界在哪?有沒有一個門檻、極限值。「經初步判斷,北京產業用地規模過大。」陳剛指出,區級以上各類開發區、產業區佔地600平方公里,區級以下各類產業用地占800平方公里,總共接近1,500平方公里。這意味著,北京城鎮建設用地是3,000多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產業用地。而一般世界城市,產業用地占25%已是比較高的比例。

下一步北京調整結構,首先就要縮減產業用地,提高其集約度和使用效率。增加生態用地,增加綠地、水系、農業用地,增加生活用地,保證一定量的住宅用地供應。

保護生態綠色空間

另外,北京市城市規劃修改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佈局合理。「特大城市容易走到一個『攤大餅』的空間佈局模式。怎樣真正轉變城市發展的模式?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要控制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保護住這個空間邊界,用這個邊界來分割城市」。陳剛說,這一版規劃要用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來把這張「大餅」切開。現在要做的一項工作是把現有的生態和農業空間進行測量、標識,劃定不可侵犯的紅線,把發展的活動束縛在這個界限中,這才能從根本上控制住「攤大餅」的問題。

陳剛舉例稱,目前很多地方如六環以外,還存在一些寶貴的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過去規劃中很可能把它們劃到了某個園區、某個小城鎮建設用地。這一版規劃中,首先把這些綠色空間搶救性保護起來,再研究城鎮用地邊界在哪裡。

而在執行層面上,未來北京市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通過人大立法、制定一系列經濟政策來促使規劃實施,使規劃具有剛性和約束性。例如,如果在城中心增加建築容量,會制定收取比較高昂的基礎設施配套和環境補償等多種費用。

表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四大重點

1、堅決落實好中央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的要求,明確提出2020年城市規模的控制目標和措施,重點是對人口規模的控制﹔

2、從城市規劃全面轉變為城鄉規劃,嚴格控制城鄉總建設用地規模,降低集體建設用地規模﹔

3、堅決遏制城市繼續「攤大餅」的發展方式,優化空間佈局,進一步明確中心城、新城、城鄉結合部等不同區域的發展目標和要求﹔

4、促進區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與天津、河北的合作,如加快與天津市、河北省在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以區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樞紐等重點項目的建設為依托,建立區域一體化的交通網絡。

稿2:專家:中心區資源宜外遷

北京市首次提出城市總體規劃要做減法,對此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建議,北京的城市病主要突出表現在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水資源短缺、空氣污染和高房價等幾個方面,因此,城市規劃應該主要針對這幾方面「做減法」。

比如交通擁堵治理,連玉明指出,以往北京一旦在城市中心區出現停車難的問題就籌劃著增、擴建停車場、停車樓等設施,但其他國家的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城區的停車位並不多,而是把部分停車位合理地規劃在中心城區外。北京也應尊重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規律,在做城六區的停車設施規劃上應「做減法」。

連玉明還指出,雖然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尤其是軌道交通速度越來越快,換乘站也隨著線路的增加而越來越密集,但北京不應該特別追求軌道交通的總體長度,而是更多地實現與其他公共交通同時以及自身直接的網絡化。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在修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做減法」的還有城市中心區的各類資源。連玉明也認為,中心城區過於集中的公共資源無疑是新城總體規劃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北京應將城市中心區內的教育、醫療資源適當向外圍轉移。

連玉明認為,北京規劃修訂的總體思路應該更加強調約束性,從過去外延式的發展思路向內含型發展轉變,甚至可以為人口、城市建設規模等方面制定約束性指標,注重北京目前擁有的城市承載力,將主要規定「可以做什麼」向規定「不可以做什麼」轉變。

稿3:京津冀統籌 研綜合規劃

京津冀統籌亦是新規劃的重要內容。據瞭解,規劃層面上,京津冀三省市已建立了統一的規劃平台,由三地規劃院一起正在做京津冀城市綜合規劃,把過去國家做的主體功能區、國家發改委做的首都經濟圈、清華大學做的京津冀等各類規劃進行綜合。在這個規劃的前提下,還將建立三省市城市規劃建設協調機制,三省市主管市長、省長定期會晤,目前已開了第一次會,主要協調區域重大的規劃建設、佈局問題,包括區域之間的交通、生態保護,城鎮群的佈局,避免各自為政。

對於實現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提出了四項構想。

一是以交通設施為先導,促進功能、產業、人口和用地向位於交通走廊上的城鎮集中;

二是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加強京津冀區域北部地區水資源涵養、風沙治理、防護林建設以及南部城鎮組團間重要生態廊道的保護建設;

三是促進區域產業佈局與城鎮體系的對接,共建產業功能區和區域新城,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推動北京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提升京津冀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

稿4:縮減城市功能 破解大城市病

經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明確北京的城市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市規劃為通過對規劃進行評估分析認為,北京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科學發展,面臨六大問題。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近期主持完成《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三期報告》提出,「北京的基礎設施和平原地區的生態承載力難以支撐北京每年90平方公里的建設速度。」專家認為,縮減城市功能才是破解「大城市病」根本之道。

首先,北京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單中心過度聚集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緊缺成為北京發展長期面臨的重大瓶頸。

第二,北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任務十分繁重,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和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還不夠強。

第三,北京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城鄉之間發展差距依然存在,城鄉接合部矛盾突出,並已呈現向新城、小城鎮蔓延的趨勢。

第四,北京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亟須提高,以舊城保護為核心的文化名城建設需要探索更有力的實施機制。

第五,宜居城市建設任重道遠。在北京,交通、住房、公共服務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以及由此導致的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問題,成為影響首都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競爭力的突出環節。

第六,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尚待健全,北京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有待進一步推動。

外來人口日均增千人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2.7萬人。北京常住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外來人口增長是主要因素。2001年至2013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19%增至38%,翻了一倍。12年增加的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占74%。北京常住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666人,常住外來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233人。

空前的資源環境壓力相伴而來。吳良鏞主持的報告測算稱,2030年京津冀地區總人口可能達到1.33億左右的峰值,其中2030年北京常住人口可能達到2,275~2,525萬人,2049年北京常住人口可能達到2,700~3,100萬人。屆時,北京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短缺。未來10~20年,京津冀地區缺口將從2010年的30.7億立方米,增加至61.4億立方米。

區域發展落差大

另外,建設用地大規模無序擴張。根據中科院地理所對遙感影像的解析,2000~2010年,京津冀地區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居民點及其以外的工礦、交通等用地)總計增加5,347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北京平原地區的總面積。

報告還指出,發展落差的不斷擴大既不利於解決京津兩大核心城市由於人口和產業聚焦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也使得河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接受經濟輻射方面存在明顯的困難,在與京津間產業競爭與合作方面處於弱勢地位。在這樣的格局中,貧困與發展問題困撓京津冀西部、北部山區。河北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河北省環京津24個貧困縣的農民人均收入、人均GDP、縣均地方財政收入僅為京津遠郊區縣的1/3、1/4和1/10。

相關新聞
首善北京(第164期) (2014-01-29) (圖)
首都醞釀為城市發展減負 (2014-01-29) (圖)
首善北京(第163期) (2014-01-27) (圖)
全面深化改革「首都篇」出爐 北京許諾:十大改革 兩年有突破 (2014-01-27) (圖)
首善北京(第162期) (2014-01-24) (圖)
2014北京勾畫發展新藍圖 拒絕「攤大餅」誓除「城市病」 (2014-01-24) (圖)
首善北京(第161期) (2014-01-23) (圖)
跨越2013 展望2014 (2014-01-23) (圖)
首善北京(第160期) (2014-01-14) (圖)
對症開方 北京2014攻堅「城市病」 (2014-01-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首善北京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