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下城面對的另一負面影響,不能不談及製造大量建築廢料,並且大量消耗能源。而且地下空間若發展成商場,在目前大量旅客訪港情況下,業界擔心會成為連鎖大品牌另一個壟斷的地方,最終令政策原意被扭曲。
關注政府租賃控制權
有環保團體表示,發展地下控間會製造大量建築廢料,最終增加堆填區負荷,而且於地底建商場等會造成能源大量消耗,因此並不支持發展地下空間。又憂慮政府最終只會用類似海運大廈的租契模式營運地下空間。環團指,除非政府能確保日後控制租賃權,落實租予小店,否則地下空間終究只會成為第二個名牌集中地。
不過,城大高級講師潘永祥持不同意見,認為從宏觀去看,現時香港市區的確沒有足夠土地發展,從土地利用的角度出發,雖然發展地底會造成能源消耗,但發展地面一樣有同樣問題。「地面搵一幅新的地都要斬樹,再者,除商場外,假若一些政府設施搬入地底,空出的地面又可以發展其他用途,土地利用方面更有效益。」
他又相信,由於政府營運商舖的經驗不足,或會考金鐘廊或海運大廈的經營模式,招標承租權。由於建築及經營管理方面相對簡單,租期可以毋須訂得太長,訂在10年,部分較大型的地盤,如維園地底等,更可能拆細招標,加入更多競爭者。
他亦理解市場擔心可能造成大品牌壟斷,惟以外國經營地下商場經驗,大品牌店舖一般設於地面,主因除更多人流外,亦帶有廣告功效;地下商場商舖以中小型店舖為主,相信未來亦會以餐飲、大眾化的商舖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