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詩琪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資深會員
2011年,北非與中東的阿拉伯國家相繼出現反政府運動,由「茉莉花革命」一直帶動到「阿拉伯之春」。世界各地的人都很關注這些國家的民主狀況。對此,相信同學也有一些了解。早前,埃及局勢再度緊張,軍政府以暴力震壓示威者,造成多人死傷。讀到這些新聞,同學進而要追問的是:「之後呢?」
埃及是一個例子。「茉莉花革命」迫使執政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下台,並由軍方掌握國家過渡政權。其後,埃及嘗試以民選方式選出國會與總統。但是,新的國會被最高憲法法院裁定違憲,而須解散,民選總統穆爾西上台後被軍方罷職。是次衝突,正是「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不滿總統被罷免而長期佔領自由廣場,以致軍政府下令清場。
留意「阿拉伯之春」有何影響
同學需要特別留意一些重點,如一些政權較封閉的國家,全球化會為她們帶來甚麼挑戰呢?全球化會否成為導致這些衝突出現的主因或間接因素?「阿拉伯之春」對阿拉伯國家,以至全球帶來甚麼影響?國際社會可如何應這些問題?
互聯網令所有人變記者
埃及,大概不是一個很為港人所熟悉的地方;不過,透過傳播媒體、互聯網,我們都能較易掌握她的一些狀況。無論記者的現場報道,或當地人民用手機拍下當時的情況,再上載到不同分享網站,都有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埃及的現況,甚至因而造成輿論壓力或國際關注,這就是「全球化 3.0」,一種由個人帶動的全球化進程,如《地球是平的》一書所言,一部電話加上網絡平台,所有人都成為記者。(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