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逐步退出量寬措施,導致新興國家近期出現撤資潮。經濟較為穩健的中國內地會否受波及,這是市場的焦點。
從內地商務部剛公布的1月份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數據看,不但沒見資金流出,反見熱錢湧入。內地1月FDI金額為107.63億美元,按年增16.11%,遠超預期的2.5%。這是FDI自去年2月以來連續12個月保持正增長,金額亦是2008年以來在1月份中的最高值。
對華投資續快增長
從1月吸收外資的地區分布看,美國和亞洲十國及地區對華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美國對華投資扭轉此前連續3個月負增長走勢,錄得34.9%的高增長水準,比上月大幅提升47.3個百分點;歐盟對華投資震盪下行趨勢顯著,當月負增長41.25%。目前影響全球資金流最重要的指標為美國的退市,從目前看來,若美聯儲局維持現時的減少買債規模,料不太影響資金持續流向內地。
內地經濟財政俱穩
影響資金流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總體來說,內地經濟與財政俱穩,儘管着重經濟結構轉型,降低對GDP增長速度的追求,但今年經濟料可保持約7.5%的較快增長。發達經濟體總體復甦,但歐強美弱走勢明顯。歐洲經濟相對表現較好。美國一季度經濟很大程度上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1月份就業、製造業等經濟指標均不及預期,這使得美元階段性走弱。
此外,其他宏觀經濟資料,例如一國的經濟政策及貿易數據等,也會影響資金流向。目前新興市場國家普遍貿易收支為逆差,內地貿易順差,外匯儲備達到3.82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規模冠全球,政府財赤亦不足生產總值3%。貨幣政策較穩健,加上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帶來綜合優勢,亦會增大對外資的吸引力。故內地現階段不但資金流出壓力不大,且可成為近期新興市場撤資潮的避風港。■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