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Chailie指,做設計師最重要相信自己。 張偉民 攝
「我不是想做Vivian Tam,我只是想做我自己」。23歲才開始讀時裝設計的何裕釵(Chailie Ho)在英國完成進修課程回港。當她與親朋好友說想做自己品牌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反對。媽媽跟她說,找份工早點結婚,不就可以完夢了嗎?朋友跟她說,世界上沒有很多個Vivian Tam。不過何裕釵表示:「我目標不是要做第二位Vivian Tam,我只是想做我自己。我認真想過,除了識做衫和畫畫外,我做其他工作都好慢。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甚麼,所以我認為只有做衫,才最有機會成功。」然而由於Chailie想加入的品牌不多,加上很少會招聘,於是最後決定創立自家品牌。在時裝路上走了10年,Chailie今日終於有少許收成:「去年我跟不少品牌有合作,今年亦即將有自己的店舖,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估計未來兩三年就可以賺錢了。」
闖創業難關 設計信自己
Chailie表示,早於2008年決定從英國回來香港做自己品牌,但最後仍花了差不多1年時間,才開始賣自己的衣服。「我在英國做實習時,已知道自己營運Studio(工作室)的成本好高,單單人工已經是香港的8倍至10倍,於是就回港創業了。不過一開始不知如何做起,慢慢申請政府資助,最後差不多1年後正式開始賣衫」。然而創業只是其中一個難關,Chailie指做設計師最重要相信自己。她所做的衣服一向比較飄逸和女性化,「老實講一開始賣的時候不太受歡迎,會聽到很多不喜歡的聲音」。不過Chailie指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如果賣一些市場已經有的產品,我為甚麼還要做呢?市場已經有了,那麼就沒有我的生存空間了。我會改良我的衣服,使其更易穿,但不會改變自己的風格」。
找對的客人 堅持4元素
租金高,是不少本地創業者所面對的問題。Chailie一開始沒有屬於自己的店,所以找店舖寄賣亦是其中一個困難,「一開始挑戰好大,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去證明給店主看,賣你的衣服有錢賺,然後他們又會開始質疑你的產品。不過世界上沒有一件設計是完美的,總會有人不喜歡。身為設計者,就是要找出喜歡自己設計的客人,讓喜歡你的人見到你」。於是Chailie不理會旁人非議努力去做,直至做出今天的成績。她笑指一直堅持着4個元素,分別是不斷學習、不怕困難、擅長接受刺激,以及堅持核心理念。「有時客人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幫你訂衫,在經營時任何可以出錯的地方都一定會出錯,所以應變能力和創意思維十分重要」。
今年4月即將有屬於自己的店舖,Chailie表示最終夢想是把品牌做好後帶回英國;另一個目標就是教育下一代。畢業於英國倫敦時裝界崇高學府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的她指,自己是教育的受害者,「我原本有想過在香港讀設計,不過因為成績不達標,單是美術好並不足夠,所以入不到香港的大學。幸運的是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沒有看我的成績」。她感嘆在香港如果讀書成績不好,就沒有機會。另外她又指現在的美術堂,Creative thinking(創意思維)教育不足,「以前上美術堂,會有標準讓你跟隨,影響創意思維,所以我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多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