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上周末在悉尼舉行。圖為悉尼市中心。 彭博社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Andy Mukherjee
20國集團(G20)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再增2個百分點的承諾,欠缺了重要的提振需求策略。
上周末在悉尼舉行的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採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中所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該報告分析了如果全球最大幾個經濟體就共有議程達成一致後的可能情況。
IMF研究人員建議,中國、德國、巴西、印度、印尼和美國之間的消費和投資應該重新安排。他們並建議要小心修復財政赤字;同時調整規範以提振就業,並致力於提高勞動和資本效率。總括而言,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政策應該有助於將IMF對2018年實質產出的最新預估增加2.25萬億美元。
隻字未提額外增幅由誰買單
然G20雖對提高產出計劃熱烈響應,但對於額外的增幅由誰買單卻隻字未提。薩伊定律(Say's Law)認為「供應將會創造其自身的需求」,該定律長久以來受到質疑,而決策者至少有三大理由無法相信該定律,其一,國民收入的薪資部分呈現遲滯或下滑,使得工作者不願支出;其二,聘用和解僱政策放寬及財政赤字趨緊,如果民間投資沒有起色的話,最終會讓目前疲弱的需求雪上加霜。最後,只要通脹放緩持續推高企業資本的實質成本,生產力或許就不會大幅增加了。
如果全球金融條件突然收緊,通脹放緩的風險甚至會更大。坦率地說,G20領導人確實說過,一些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需要保持寬鬆。但當通脹仍遠低於其2%目標時,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正在縮減其買債計劃,而歐元區當前政策也有通縮之虞。新興市場震盪不穩,中國無序違約的威脅也不是微不足道。
忽略當前所面臨巨大挑戰
G20幾乎略過了當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其表示「降低對寬鬆貨幣政策的倚賴,中期而言是有益的」。G20經濟增長誓言中遺漏了提振需求所亟需的策略,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正常化操之過急。■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