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上談到新加坡的競爭力,他指出新加坡輸入大量的外勞及大面積的填海提高了新加坡的競爭力,使到新加坡的GDP超越香港。
5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其總GDP竟然比700多萬人口的香港還高,人均GDP更是拋離香港很遠很遠。其中兩項很重要的競爭條件正是曾司長所說的輸入外勞與大面積填海造地。
過去50年,新加坡沒有一日停止過填海。獨立前的新加坡,面積是500平方公里,今日是700平方公里,面積足足增加了40%。
許多香港人羨慕新加坡居住環境很好,居住面積遠大於香港。填海造地自然很重要。香港寫字樓租金很貴,中環土地不足、不能填海是主要原因之一。新加坡的商業中心也是在海邊。在南部海邊不斷地向外擴大,商業區面積擴大,新的寫字樓大增,租金自然被壓下來,提高競爭力,吸引國際大企業到新加坡設地區總部。
新加坡政府建的組屋售價低,一個實用面積600平方呎的組屋只售8萬元新幣(約50萬港元)。除了土地供應多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建築工人的工資遠比香港低。新加坡建築工人幾乎百分之百是外勞,每日工作12小時,工資僅30元新幣(約200港元)。這樣的工資,只是香港的十分之一。在香港請一個工人,新加坡可以請10個,差得太遠。
香港酒樓老闆說請不到人洗碗,新加坡洗碗工人也幾乎全是外勞。當然,新加坡的例子是相當極端的。新加坡外來的勞動人口比本土勞動人口還多,全世界沒有多少國家、地區,會有這麼高的外來勞動人口比例。
無論如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大量輸入外勞及大規模填海肯定是正確的。但是,香港是不可能照搬新加坡的經驗。因為,香港大量輸入外勞及大規模填海的反對者不少,特區政府如何說服反對的聲音,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曾俊華在網誌上提出新加坡競爭力的問題,我估計是想讓更多香港人明白,新加坡的競爭力已經遠遠超過香港,如果香港人希望香港的發展速度可以加快,如果香港人希望有更好、更大面積房屋居住,也許應該減少反對輸入外勞及填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