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主題為「香港競爭力」。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闡述其財政理念,清楚表明來年會就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產業的推動、發展的要素及限制、財政的可持續性提出建議,希望措施能夠提高香港競爭力,幫助經濟持續增長,令營商環境更有效率,增加就業,保持健康財政,使每個市民均有機會發揮所長,改善生活及追求理想。據了解,為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預算案對交通網絡、金融基建、產業發展有較多着墨。
財案封面綠色 寓可持續發展
昨日公布的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以綠色為封面,寓意「香港可持續發展」,貫穿「香港競爭力」的中心主題,報告內中文版有約22,000字至23,000字。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近年港人憂慮香港競爭力下滑,為此,來年將重點強化競爭力,而非大家過往認為的「派糖越多越好」,而是投放更多資源作長遠發展及社會建設,相對更加務實。
他續說,香港經濟發展有「三大重要概念」:包括經濟發展背靠祖國發展;市場經濟自由,香港坐擁低稅率及公平競爭等重要要素;國際都會定位,而香港作為國際社會,未來應全力推動產業及發展優勢,確保發展可持續性。
不偏重某群組 照顧基層中產
被問到有關理財哲學是否與行政長官梁振英「唱反調」,消息人士指,作為政府團隊,財政哲學無可能有好大偏差,深信政府不能偏重某個群組,而是既要照顧基層亦要照顧中產。
另外,曾俊華在預算案引言中提到實現普選的期盼。他指出,社會正就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進行討論,他殷切期望社會能夠求同存異,達致共識實現普選。財爺何解在預算案提到普選目標?消息人士直言,鑑於政治與經濟無法劃分,政改更是香港的大事,曾俊華既分享個人對普選的盼望,同時亦展現出特區的團隊精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