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俊華率3名財金高官出席記者會,講解2014/15年度財政預算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財劃組倡節流研加費 首選水費及康體設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作出三大推算,估計最快7年、最遲15年後,香港有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財赤,並建議特區政府控制收支增長,公共開支維持在本地生產總值的20%,同時擴闊收入基礎,檢討政府收費。部門初步建議200多項加費,包括19年未有調整的水費,文康設施和服務的收費,及跟環境衛生服務有關的收費,但不會輕言加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下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指出,小組的推算結果及分析具清晰的警示作用,特區政府需要正視,平衡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增長幅度,避免出現財赤。
曾俊華昨日在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指出,由經濟學者、會計、稅務和精算專家組成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在審視公共財政的現況,因應人口趨勢、經濟增長和現行政策,作出遠至28年(2014/15至2041/42)的財政狀況推算。小組按照不同的開支增長速度,作出3項推算,發現香港最快於7年、最遲於15年後,或會出現結構性赤字(見另稿),小組將在下周詳細闡釋報告內容。
為此, 小組提出2項主要建議:一是維持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的20%的適當水平,既不佔用過多社會資源,亦跟政府收入相若。「事實上,過去40年,只有7個年度政府收入超過這個水平。」曾俊華說,特區政府有需要嚴格控制開支增長,每年擬訂財政預算案時,以中期預測的本地生產總值名義增長率,作為預算開支總額增幅的上限,同時要緊守財政紀律,加強內部監管機制,因應政策的緩急先後,調節不同範疇的開支幅度,作適當的取捨。
現階段不考慮開徵銷售稅
他續說,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需檢討開支情況,研究如何提升效率,厲行節約,力求事半功倍,以較少資源達到較大效益。「面對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我們會繼續增加經常開支,但這些開支易放難收,而且累加效應不容忽視。各部門應着手整合各項服務和資助計劃,減省不合時宜或重疊的項目。」
小組的第二個主要建議,是政府要竭力保障、穩定和擴闊收入基礎。曾俊華表示,他認同該建議,但考慮到競爭力和市民的承受能力,大幅加稅空間有限。「原則上,我不排除任何增加稅收的方法,但亦明白任何新稅種的建議,都具爭議性,需要充分醞釀和社會討論。」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說,香港稅基狹窄,加稅空間有限,擴闊稅基亦需待社會達成共識,現階段亦不會考慮開徵銷售稅 。
維持用者自付與收回成本
曾俊華又說,政府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緩解人口老化對經濟容量的制約,推動經濟向更高增值發展,增加和保障收入。「我們同時要確保開支增長緊貼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凝聚社會共識,為香港作出短、中、長期的財政準備。」
他指出,部門收費是特區政府收入重要的一環。他去年要求政府部門檢討收費,首先處理不會直接影響民生的項目。在已檢視的1,300多項收費中,部門初步建議200多項加費,每年可增加6,000萬元收入。今年,當局會檢討其他收費,包括19年未有調整的水費,文康設施和服務的收費,以及跟環境衛生服務有關的收費。
曾俊華在記者會上強調,水費最終會否加價及加幅多少尚未有決定,特區政府會先聽取市民及立法會的意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則補充說, 各政府部門會諮詢有關持份者,逐步落實加費建議,以達致「用者自付」和「收回成本」的原則。
稅局3年收回稅款逾140億
同時,為防止稅收流失,稅務局會參考國際經驗,加強執法,善用資訊科技打擊逃稅、避稅,收回應賦的稅款。過去3年,稅務局已為庫房收回140多億元。
曾俊華強調,根據小組分析,政府短期及中期財政狀況仍然健康。若開支增長持續超越經濟和收入增長,結構性財政赤字是在所難免的,「社會不可以輕視問題,但毋須過度憂慮,現時財政狀況還是穩健的。在未來20年至30年,香港經濟會繼續增長,政府收入會繼續上升,開支可以繼續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必須有紀律地跟經濟和收入增長相適應。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早籌謀,推行相應的措施,我們可以避免小組推算的結果出現,令下一代毋須面對難以逆轉的財政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