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財庫局常任秘書長(庫務) 謝曼怡任主席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將在下周詳釋報告內容。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預期香港未來經濟增長放緩,估算在開支增幅較收入增長快速之下,最快於7年後出現結構性赤字。
特區政府去年6月成立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邀請經濟、會計、稅務、精算專家研究未來的公共財政規劃,以應付人口老化和長期財政承擔,小組完成審視公共財政現況,並於下星期初發表詳細審視報告,公布下年度至2041/42年度的財政狀況推算(見表)。
曾俊華表示,香港是成熟經濟體,人均生產總值達3.8萬美元,經濟發展速度不可能保持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平均每年8至9%增長;過去30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幅平均為每年4.6%,但受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下降影響,預料香港經濟增長會減慢。小組估計,未來20年至30年,名義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為平均每年4.4%;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則為平均每年2.8%,較大部分成熟經濟體的增長趨勢為高。
開支增幅高於收入增幅
他進一步解釋,特區政府過去30年收入增長跟經濟名義增長相若,若現有稅制及稅率不變,並無重大外來衝擊,小組推算未來20至30年,政府收入趨勢增長為平均每年4.5%,到推算期末,政府收入佔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19.8%,至於政府開支回歸以來平均每年增長4.7%。
針對經濟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變化,小組按不同開支增長速度作出「三大推算」:
一、如果政府在教育、社會福利、醫療範疇的經常開支,按人口及價格變化調整外,不增加及不改善任何服務,政府開支就會在推算期內平均每年增加5.3%,由於開支增長高於收入增長的平均每年4.5%,推算15年後會出現結構性赤字。
二、如果政府除了按人口結構及價格調整經常開支外,每年開支再增加1至2%,提升現有服務水平,政府開支平均每年上升6至6.7%,8至10年後出現赤字。
三、如果政府按人口結構及價格調整開支,並按過往每年約3%開支增長趨勢提升服務,政府開支則會平均每年增加7.5%,結構性赤字最快7年後出現。建議政府控制開支增長、保障收入,並要積穀防飢,為下一代儲備資源,多管齊下應付未來的財政挑戰。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補充說,有關估算絕對不是過於悲觀,事實上,基本法早已訂明「量入為出」,政府有需要提醒港人有可能出現偏離趨勢,提醒香港面對土地及人力資源「兩大發展限制」,未來要跟貼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