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呂堅認為,透過大學師生將研究成果加以轉化並創業,才能防止財富慢慢腐爛。歐陽文倩 攝
呂堅:前沿研究財富易「腐爛」 認同政府推動成果轉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近期政府銳意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鼓勵院校將研究成果轉化,並推出2,400萬元資助大學師生科技創業。香港城市大學新任副校長 (研究及科技)呂堅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大學的前沿研究是在一兩年間就會「腐爛」的財富,認同政府應加強力度推動大學將成果轉化、鼓勵師生創業,上述的創業資助是個「好開始」。他在談及城大研究發展大計時透露,希望在未來3年增加逾50%博士研究生,為香港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對於是次政府推出2,400萬元助院校師生進行科技方面的創業,呂堅直言「非常支持」,「我覺得這是好開始,也希望以後政府可以再加大投入」。他表示,大學有很多取得政府經費的前沿研究,但大多數都沒有再加以運用,他坦言這是把納稅人的錢「百分百的浪費掉」,「我們能不能將一部分的轉化,來貢獻社會,為社會創造財富,而不是讓這些研究成果慢慢地腐爛?」
不少人都對大學師生創業持觀望態度,甚至有所保留,呂堅亦坦言,雖然師生創業少不免會碰釘、甚至失敗,但依然值得鼓勵,「就算老師在創業時失敗了,但這也是很好的經驗,可以教很多代的學生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又指,像facebook、Google都是由大學開始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年輕人以科技致富,內地也有很多例子,我看不到為甚麼香港不可以。年輕人也會想做不同的事情,難道我們只希望年輕人透過房地產或投資致富嗎?」
今與阿爾斯通簽合作協議
城大亦是朝着鼓勵學生科技創業的方向發展,呂堅表示,該校將於今天與世界500強公司之一、主力於能源和智能城市發展的阿爾斯通簽署合作協議,除了共同進行研究外,也會資助學生創業,「這公司是去日本、韓國都看過了,最後決定落戶香港,可見香港也有其優勢」。
該校亦計劃大幅度增加博士研究生額逾50%,以培養更多高水平人才,配合社會需求。他舉例指,三星產品近年大受歡迎,把一度稱霸的索尼和蘋果都比了下去,該公司其中一個突出之處,就是博士和碩士學歷的員工最多,「可見接受高等教育,特別是碩士程度以上的人,人均生產價值亦高,而公司的發展和總體知識量也有一定關連」。
擬增研究院學生至8,500人
他表示,現時該校的研究生院中,授課式和研究式課程的學生共有約6,700人,他們希望能透過爭取更多政府資助,以及大學另覓資源,最終將研究生院的學生提高至約8,500人,「近年我們在研資局取得的資助不斷提升,在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方面亦表現不俗,再加上政府近年要求院校交回50%的研究生名額,再透過競爭結果分配名額,所以我們學校也有了增加研究生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