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賴寶凝(左二)表示,家庭社經背景對升讀大學的學生成績或有較大的優勢。 馮晉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或因欠缺學習資源而影響升讀大學的機會,情況備受關注。有中大學生嘗試探究新舊學制下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升學機會的關係,結果發現,新高中學制下的學生,較多人有跟隨父母旅行以及父母有看電影的習慣,其中文、英文、數學和通識4科成績較理想。而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越理想,然而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對舊制高級程度會考的學生影響並不顯著。有關研究由中大「I.CARE博群計劃」支持,參與的學生獲計劃資助,自行就社會議題進行研究。
獲13萬經費 研社會議題
中大自2011學年推出「I.CARE博群計劃」,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資助他們策劃一些研究項目及提出建議,從而培養公民責任感。有關計劃上個學年共挑選出14個研究項目,今個學年則從40份申請中挑選18個項目,合共提供13萬元作為研究經費。
通識及其他學習經歷 富生佔優
參與計劃的學生昨日分享研究結果和學習經驗,其中生物學碩士生賴寶凝探討家庭背景與升學機會的關係。在清貧家庭中成長的她,入讀大學前未試過旅行和到戲院看電影,交通費也是一大負擔,需要兼職幫補。上大學後,曾替來自富裕家庭學生補習的她觀察到,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學生在通識和其他學習經歷有較大的優勢,令她更關注新高中學制下缺乏學習資源的學生之升學機會可能較低。
賴寶凝以「雙軌年」新舊學制兩批同時升讀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成功訪問102名中大學生,新舊學制約各佔一半。研究顯示,舊制學生的高級程度會考成績與家庭背景似乎沒有太大關係,相反,新高中學制學生的文憑試成績,與其家庭背景有顯著關連。她指,子女跟隨父母旅行及父母習慣看電影,其「中、英、數、通」4科成績較理想。英文科與家境關係尤為明顯,家庭收入越高、父母教育水平越高、父母有定期購買報刊和有買補充教材,其子女的英文科成績越好。她認為,與家庭有能力營造英語環境讓子女學習有關。
中大博群計劃高級項目主任梁啟智表示,參與計劃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而且研究的題材廣泛,由中國與本港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以至社會議題包括國民教育、文藝發展、愛滋病流行現況等均有涉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