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先賢文化入人深


放大圖片

■藍田書院。 網上圖片

朵 拉

車子前面的玻璃大鏡上,划水似忙碌的雙手,不停划掃,遠山近樹在水影朦朧間晃動。上午離開酒店,車子走進雨中,這雨早在兩三天前開始綿延,那時在寧德開會,冒雨去了廉村、白雲山、千年冰臼等景區,過後,接待我們的袁教授極力推薦應當去走一趟古田。

古田這名字很熟悉,為工作離鄉背井,回返檳城老家之前,曾在福州人南來時聚居的小鎮「實在遠」旅居二十年。「實在遠」人稱小福州,是距離霹靂州首府怡保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偏遠小鎮。附近有個更小的村,叫愛大華,村民以古田人為主。初抵「實在遠」,聽不慣當地人說話的濃郁鼻音,福州話是非常難學的方言,到巴剎買東西,不抬頭,只聽說話,以為人在日本或韓國,那口音和閩南話差得太遠。同住二十年,只學會一句「卡溜卡溜」,意思是去玩。

袁教授安排去玩的古田縣杉洋鎮,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汽車在微雨中馳騁,坐在車裡的遊人並不曉得,他們正走在「西起古田水口閩江畔,東至寧德海之濱的崇山峻嶺間」一條蜿蜒的古驛道上。目的地是驛道中途,位於寧德古田的交界處,深藏於群山之中的杉洋鎮。

這個小鎮又名藍田,打算到訪的首個景點就叫「藍田書院」。

車子停下,雨未歇,轉成絲線般灑落,在蒼茫微雨中步伐徐緩,打傘朝書院行去。周邊村屋三兩間,杳無人跡。鋪石磚塊的小徑旁,一條清澈見底流水潺潺的小溪彈奏衾矢矢z琮的旋律,溪旁草坡像開發梯田般一層一層植茬多小樹,以樹幹和木條支撐荂A泥土看似剛翻新不久,卻有不少奼紫嫣紅的野花迫不及待迸出來點綴黃土坡。

佇在書院大門的平台,回頭眺望青翠層疊的峰巒,呼吸蚗蒱磲熔M新空氣,為這清幽可人的環境讚歎不已。下車打傘時心中埋怨落雨的不方便,但因雨水的潤澤,濃淡深淺的青b綠色在水霧迷濛間更具姿彩,眼前呈現一幅大自然揮灑出來的水墨佳作。

景致優美毋庸置疑,不過,在這前不荍曮嶀茤悸漱s野之地居然隱藏茪@個書院?臨時客串導遊的文化館長也許看出遊客的詫異,特別說明:「別看八百年前的古田地方荒僻,小小村鎮共擁有九大書院。」這下才明白好讀書愛做學的袁教授特別推薦的理由。九大書院以「藍田書院」名聲最盛,「不只是八閩最早的書院之一,在南宋時期,朱熹曾兩度到此講學。」平台東面一塊巨石可為明證,描金字鐫刻荍煽礎馭Q於丁巳年春天三月寫的《東齋記》,面對《東齋記》石刻是一口乾淨嶄新的水井,井邊有石刻《洗墨池》三個紅字。

早在五代後唐,就有余仁椿在杉洋鎮始創「額以藍田」的學館,北宋開寶元年建「藍田書院」,後毀於兵火,亦曾遷址西山,至宋乾道二年,余仁椿後人余瑞卿再發起於舊址重建「藍田書院」,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應邀前來講學,並題「藍田書院」。字元晦,號晦翁的朱熹,親筆書寫的四個大字牌匾,此刻高懸書院大門,署名晦翁。

偏遠的杉洋小鎮,當年因為朱熹,學子雲集,著名的「朱子十八門人」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一直很客氣的文化館長,語帶自豪:「我們這小山鎮,自宋朝到清代,一共出了兩位丞相、三位尚書,兩位狀元,還有一百多名進士,共兩百多名朝廷命官。」

從書院大門進去,先見大廳,兩旁是房間,中為天井,大花盆裡一株艷紅茶花,不理雨還在下,火樣地盛放。上一層擺一排花盆共九個,從葉子看應是杜鵑花,高一點的一排擱六個花盆,看葉子形狀是蕙蘭,皆未開花。再往梯階爬上第三進便到課堂,《萬世師表》的紅匾高懸,原在書院大門的對聯「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無以異也」、「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不在茲乎」掛在左右兩根柱子上。中為授課老師桌椅,背後牆上是框進玻璃的孔子畫像。兩旁懸書法兩幅,一是與門口石刻同樣的《東齋記》,另一幅大字語出《大學》三綱:「明德,親民,至善」。

坐在老師的位子望出去,雨水從屋簷滴下,落在花盆裡,視線透過天井,高高的雲天寬寬,目光穿過大門屋脊,遠遠的山巒相連,雲霧繚繞,朱熹就是站在這裡授課時,寫下「春報南橋川迭翠;花香翰苑野圖新」的吧?

風光明媚之地何處沒有呢?卻非處處「崇儒之風斐然」,當年創辦書院的杉洋人余仁椿,為了鼓勵學子積極求知,把最好的水田,設為「油燈田」,又叫「學田」。「學田」由家族諸人輪流耕種,不許變賣,不許減少,只可增加,所得的收入,全都用來資助讀書的家族子弟,不論富貴貧賤,皆可享受同等待遇的贊助,一直到清末仍維持茬o別的地方沒有聽說的優良傳統「助學金」風俗。

「先賢過化之鄉」杉洋鎮的藍田書院,歷經宋、元、明、清、民國多次修築重建,到民國十四年,佔地941平方米,規模不小,根據記錄「紅牆廣廈、亭台樓閣、花壇池洞、碑刻楹聯、包括朱熹塑像和墨跡等珍貴文物」在1975年12月時,不幸被一場大火燒光,只剩下一塊朱熹親手書寫的「藍田書院」石碑。

從課堂邊門下樓,時大時小的雨似乎暫停,裊裊的書香和花香氣味在空氣中飄渺,捨不得離開,走到墨跡亭坐了一下,引月池邊靠牆的石頭上,嵌茠滿u藍田書院」石碑即是當年火中的遺跡吧。約好的午餐時間已到,步伐匆促,臨走前回頭一望,高懸當中的「雪堂」兩字,叫人想起朱熹曾在此地寫下的「雪堂養浩凝清氣,月窟觀空靜我神」。這兒確是「凝清氣、靜我神」的好地方,如有機會到來寫作繪畫,很大可能會有好作品。

雖為藍田舊址,書院建築全新。陪伴同遊的年輕小友凌宇說,兩個月前剛剛修竣。其中最大的功勞歸古田杉洋人余雲輝博士。居上海從商,回鄉聽人說「藍田書院」,余博士二話不說,決定重建復辦。

當年搬到「實在遠」,第一個認識的朋友,乍聽以為名宏健,或洪建,接過名片一看,大驚,生命中首次認識名字充滿古意的人,第一部《茶經》作者陸羽稱號就叫鴻漸。實在遠的古田人鴻漸不賣茶,他賣手機。他聽說我是作家,馬上幫我買下十本書。我建議「要看買一本就好」,他答我:「讀書好呀,我買來送給我的員工讀。」

按照歷史掌故,從福州南來實在遠的中國人,大部分跟隨教堂的牧師到來墾荒,多為教育水平不高的勞動者,但為子孫後輩取的,卻是南洋少見,流溢荇悃鰹薵漲W字:書清、志成、義飛、作漢、書梨、用朝、賢秀、清文......,這叫愛閱讀華文書籍的我聽到目瞪口呆,驚詫讚嘆。

離開藍田書院,車子照樣在雨中行,午餐約會在鎮長辦公樓,經過的路上,蒼茫山色依然霧氣朦朧,在福州人聚居的地方住了二十年,二十多年後,來到古田杉洋鎮,才解開了謎底,原來是「先賢文化入人深」。

相關新聞
百家廊:先賢文化入人深 (2014-03-12) (圖)
琴台客聚:官民同唱《獅子山下》 (2014-03-12)
翠袖乾坤:黃曉明Angelababy高調惹是非 (2014-03-12)
天言知玄:論相代考試 (2014-03-12)
生活語絲:談情說愛 (2014-03-12)
隨想國: 四代同堂 (2014-03-12)
路地觀察:副作用的擋箭牌 (2014-03-12)
百家廊:探討中國私人博物館熱 (2014-03-11) (圖)
琴台客聚:南瓜、豆腐、番茄 (2014-03-11) (圖)
翠袖乾坤:即日來回 (2014-03-11)
海闊天空:堅持得來的住宿 (2014-03-11)
見多識廣:若宮啟文目光如炬 (2014-03-11)
思旋天地:「龜兔賽跑」 (2014-03-11)
淑梅足跡:半天垂釣團 (2014-03-11)
百家廊:捉野兔 (2014-03-10) (圖)
琴台客聚:潘氏排名細述 (2014-03-10)
翠袖乾坤:旅遊城市之福 (2014-03-10)
跳出框框:跳 舞 (2014-03-10)
生活語絲:我辦《青年樂園》 (2014-03-10)
思旋天地:節約從簡 (2014-03-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