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獅子山下》原歌曲為一九七○年代同名電視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這首歌一直伴隨香港人的成長。
自二十一世紀開始,香港遇上非典型肺炎疫情等艱難時刻時,這歌曲更在大眾傳媒和社會中傳播,被喻為香港非官方的代表歌。
這首歌在一九七○年代播出時,已很受港人歡迎,但當時並未引起太強烈迴響,到了二○○二年四月,香港經濟陷入低谷,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在宣讀政府財政預算案後,以本曲歌詞作結語,呼籲社會同舟共濟,自此掀起一片「獅子山下熱」。
同名劇集被重播之餘,歌曲也被多番重播。
輿論界對歌詞中的內容再掀起廣泛評論,哄動一時。
同年十月,歌曲的主唱者羅文病逝,這首歌再度成為緬懷羅文的代表作之一。
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抵港,發表演說時曾援引其中之歌詞:「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成為一時美談。
從官方到民間,無不以此曲作為表達香港人不畏時艱的精神!
《獅子山下》歌詞全文如下: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獅子山下》不僅唱出港人的心曲,而且是透過「獅子山」、「同舟人」,宣揚「香港人」在逆境中互濟互助共渡難關的本土意識和精神。
論者認為在作品中,原本為難民城市的香港,已非臨時的棲身地,而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地方,歌詞回應了當時正為九七前途問題困擾的心情。
黃霑亦指出,香港粵語流行曲興起,和此地本土意識確立,文化身份的締造,息息相關,幾乎同步而前。
在歌詞中,一句「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盡顯香港人對社會和政治前景不確定性的喜憂參半心態。
至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則提醒香港人,香港成就是大家共同創造。
一九六八年放映的電影《青春玫瑰》裡的小曲,為黃霑最早期作品之一。
無綫電視一九六七年開播之日起,即設有駐台樂隊,顧嘉煇是音樂總監兼領班。 (「黃霑十周年祭」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