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屹立於寶馬山上,每年春季,乍暖還寒,有時更會瀰漫着一片春霧;大學在霧海之中若隱若現,白霧茫茫,若獨個兒走在慧翠道上,偶爾也感到茫然。今年三月,慧翠道往昔如年,時而薄薄春霧,時而如絲細雨;但一路走來卻顯得格外淒迷。因為我們的鍾校長離去了。
政府促改制 鍾校長堅持
跟樹仁結緣於1988年,那年我入讀了樹仁學院新聞系。記憶所及,當時政府正要求樹仁把大學四年制改為三年制。但是,鍾校長堅持四年制才是大學體制,我們自然認同鍾校長的看法,那些年我們曾浩浩蕩蕩參加過反對四改三的遊行。往事歷歷在目,驀然回首,已是二十多個年頭。
我們對鍾校長的印象,乃凡事親力親為,視校務為己任。她是一位務實見幹勁的校長,也是一位親和的長輩。若在校園某個角落遇上她,我們跟她點頭問好,她也會點頭示意。每次看見她,總有事忙,好不辛苦,但也幹勁過人;因此,偶然看到她的身影,總感覺到教育事業不易為,春風化雨,確是百年樹人。
鼓勵學生走出課堂
她對學生活動素來支持,鼓勵我們走出課堂,參與不同的活動;我經常在圖書館中遇上她,她十分關心圖書館的置書安排,畢竟圖書館是一所大學的腦中樞,今天大學圖書館跟當年比較,當然不可同日而語,猶見當年,如今的規模已是得來不易。
相信過去不少樹仁同學跟我一樣,完成四年學業,畢業後順理成章地投身相關行業。我修讀新聞學系,其後能在媒體行業工作,機會還是因樹仁之名,至少樹仁提供了可貴的人脈關係,一代又一代的師兄師姐,在職場上指點迷津,功不可沒。但是,說來說去,還是鍾校長的恩澤,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讀書的機會,以及一個可貴的職場機會。
學術評審滿信心 囑大家平常心
十多年前,當時的樹仁學院各學系先後參與學術評審,我有幸參與其中,當時鍾校長跟我們說,她是信心滿滿的,但亦寄語我們,不要背上沉重的壓力,大家盡力而為,學院自有其發展軌跡,平常心才是上策。但真正承受着壓力的,其實是她自己。今天,各系不但頒發學位,學院亦正名為大學,回首從創校至今,悠悠逾四十載,成就不易,鍾校長當然居功至偉,其成就也是香港高等教育的一個里程碑。
從樹仁學院到今天的樹仁大學,這所學府能夠發展下來,鍾校長作為旗手,一直是引路明燈。縱然凄風濃霧中,仍能螢光走路。鍾校長離去了,我們作為後輩和舊生,不可忘情之餘,也得盡其綿力以做好本分。追遠之心,沒齒難忘。■1992年畢業生.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林援森
(標題與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