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繪畫冠軍黃嘉詠創作的《福佑香江》
從藝術的視角審視佛教的石雕以及各種文創造型所促發的思索,則在今年佛誕日來臨之際,香港佛光緣美術館所舉辦的「隨願所成‧2014佛誕特展」是一種全新的展覽嘗試。美術館將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遠古佛教石雕,以圖文照片的形式再現於本港觀眾面前,同時輔之以現代的藝術推廣方式,藉此表達佛誕快樂、歡欣無極的理念和追求。■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今年度的佛誕之際,若要欣賞上古時期的佛教石雕,品味彼時的人文風貌與藝術創作印跡,則在佛光緣美術館,可以感受到南亞風格的文明古韻。美術館將南亞石雕的圖片,從《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中集結出來向公眾展示,據悉,這些作品,目前也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或者博物館所收藏。
隨願所成,藝雕臨之
據悉,今次展覽自2013年4月29日開始,將一直持續到5月24日。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淨化心靈、啟迪智慧等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每年佛誕,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今年本港佛光緣美術館舉辦「隨願所成.2014佛誕特展」,搜羅一世紀至三世紀,由巴基斯坦及印度佛寺出土的雕塑圖像,讓大眾欣賞古人創作之美外,每一幅圖像皆具體呈現佛陀從燃燈佛授記、降生人間、為眾生的割捨、及降魔成道的歷程,意涵豐富,讓參觀者細味不一樣的生命省思。相關出土文物皆為佛教雕塑精華,現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或博物館收藏,參觀者無需舟車勞頓,於佛光緣美術館便能一飽眼福。
展覽環繞釋迦牟尼成道前,貴為悉達多太子,由富貴的世俗生活,走向追求真理的解脫之道的過程。本展將分成時代背景區、入胎區、誕生區、成長區、出家區、苦行區、降魔成道區及佛誕卡設計比賽得?作品展等8個區域。
作品種類多、實景感強
今次展覽的背景區,設有主題海報,主要講述了佛陀誕生時期的印度社會概況,特別是種性制度對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標示了燃燈佛授記的故事。而在入胎區,主要的石雕圖片是《託胎靈活夢圖》,摩耶夫人夢見白象入胎、佛陀家譜等等。而在誕生區,則有《樹下誕生圖》,美術館製作了一個帶有卡通親和感色彩的悉達多太子的立像供參觀者拍照留念。
在成長區,則主要有《樹下觀耕像》和《學習技藝圖》,表現了悉達多對生命、人生以及大眾生活的感悟。而從出家區、苦行區、降魔成道區開始,石雕圖片所展示的已經是佛陀進入信仰境界的軌跡。
展覽圖片說明提示,今次介紹的石雕作品,目前大多保存於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重要博物館或美術館中,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而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思想和藝術,都曾經對印度一帶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對這些石雕作品的鑑賞,不僅僅能夠讓信眾領略宗教感悟,更能夠讓大眾體會到公元一世紀到三世紀,當時南亞石雕技術的精湛和發達。故而,展覽本身也是對遠古文明的一次回味。
除此之外,美術館今次特別將慶祝佛誕的繪畫比賽獲獎作品也一併加以展示。參賽者多為本港的青年人。獲獎作品本身也充滿了本地色彩與香江特質,如黃嘉詠創作的《福佑香江》;與石雕圖片展相結合,可看作是傳統與現代、精英藝術與大眾審美的有機合一。
展望香港宗教藝術前景
若以文明的本質而言,佛誕、聖誕,都是宗教節日,目前也是政府確定的公眾假期。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節日具有明顯的大眾參與色彩。源頭上的宗教節日,如今也已經不再局限在宗教的範疇中,而是成為了一種藝術、消費、人文、信仰四合一的格局。因此,宗教藝術本身也成為了本港藝術創作與展示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負責展覽傳訊事宜的林小姐對記者表示,宗教藝術的展示方面,目前在香港仍舊不是很多。但她說,也正是為了表達出「佛誕快樂」的主題,讓大眾能夠有歡欣的心境,美術館今次在推出相關展覽的同時,也輔之以繪畫比賽,同時加入了猜謎環節,鼓勵更多的青年人認識人文藝術背後的道德內涵與心境喜悅。宗教藝術的本質,在於道德、信仰的提振,而藝術品更是能夠促進博雅內涵的昇華和提煉。不同宗教的和諧、人與人的親善友愛,藝術品的熏陶是一個重要的手段與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的宗教藝術作品展覽、創作,都有着極大的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