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安東尼‧聖修伯里青少年基金總幹事Nicolas Delsalle先生與一眾嘉賓。
「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小狐狸對小王子說的話,像發酵的葡萄,愈嚼愈有味。小時候看《小王子》,是被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的插畫吸引,長大後再看,發現書中每個句子都值得思考斟酌,讀通《小王子》,大概便悟透人生。
今年是安東尼.聖修伯里逝世七十周年,正好是回顧其生平、創作的一個契機。 ■文:笑笑
適逢中法建交五十年,法國五月聯同信和藝術,於奧海城特設《小王子》展覽,重現書中多個經典角色及場景,讓讀者了解《小王子》的創作緣由。
心繫飛行夢
《小王子》是童書、是奇幻小說,也是一本哲學書。作者安東尼本人帶有小王子的影子,憂鬱、敏感,他喜歡飛行,將自己的經歷轉化為文字,由於年輕時學過建築,畫起插圖也有板有眼,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安東尼既有飛行員的理性冷靜,又有文人的多愁善感,可算「文武雙全」。
一九零零年生於法國里昂,父親在他四歲時離世,母親獨力養大五個孩子。安東尼時常追着媽媽,要聽她講故事,而他在孩提時代已開始提筆寫詩,極富創作天分,母親更不時帶他出去度假。安東尼對聖莫里斯德雷芒(Saint-Maurice)特別感興趣,十二歲那年即騎着單車遊聖莫里斯德雷芒古堡,又前往附近的機場拜訪加貝爾機師,從此與飛行結下不解之緣。乍看之下,安東尼的飛行夢與宮崎駿電影《風起了》裡的二郎頗相似,只是熱衷於設計、研發戰機,喜歡翱翔天空。為了讓加貝爾帶他飛行,小安東尼甚至訛稱已得到母親的同意,騙得登上飛機的機會。此次的「天際漫遊」成為安東尼日後步上機師路、甚至邁向死亡的「伏筆」。
後來,安東尼入讀瑞士佛里堡的聖母會學校,取得學位後本想考取法國海軍學院,但因口語不合格作罷。一九二零年,他被巴黎美術學院取錄,攻讀建築,認識了一些作家朋友,經常翹課去咖啡廳寫作。讀建築出身,但安東尼除了學會畫圖外,往後的經歷與建築沒沾上半點關係。此時的安東尼雖然熱愛創作,但仍然心繫飛行。一九二一年,他入伍服役,並在母親的經濟支持下,開始學習飛行。
考獲民航機師執照後,他轉入空軍團,考取軍機機師執照。安東尼想繼續其飛行事業,但被家人反對,尤其是其未婚妻兼作家薇爾慕涵。他轉投製造運輸業,但一直未能於工作中得到滿足感,後來與薇爾慕涵分手後,安東尼開始創作短篇小說《飛行員》及《舞者曼儂》。一九二六年,他重回航空業,加入郵政航空公司Aeropostale,成為郵政機師,並寫下《南方信件》(Southern Mail)。《南方信件》出版後,安東尼的飛行事業亦慢慢上了軌道,獲聘為阿根廷航空的營運總裁,遠走南美洲工作。隨後他寫了《夜間飛行》(Night Flight)一書,被人抨擊,更連累Aeropostale陷入醜聞被迫結業,安東尼遂轉職法國航空宣傳部。而他一直為《巴黎晚報》等媒體撰寫的文章則收錄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風沙星辰》(Terre des hommes)一書內。
創作《小王子》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三五年,安東尼與同伴駕駛飛機飛行接近二十小時後,在撒哈拉沙漠墜機,兩人大難不死,卻面臨糧水短缺問題。他們手上只有一幅地圖、一些水果和一天的飲用水,他們迷失在沙漠,缺水至一滴汗都流不出來,在第四天,才被人救起。這段經歷也成為他後來創作《小王子》的靈感。
二戰爆發後,安東尼與妻子逃離法國,前往美國,並於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短居,後來搬至阿舍羅肯的公館居住,開始創作《小王子》。安東尼每天天昏地暗地創作,累了就吃點鬆餅、喝口酒,繼續寫。他寫一會,畫一會,不亦樂乎。《小王子》出版時,他四十三歲。四十四歲這年,他秘密參與太平洋戰爭,駕駛着飛機消失於人前。此時,他尚未來得及享受《小王子》帶來的版稅。二零零四年,法國文化部考察隊才在法國馬賽的外海發現安東尼當年駕駛的戰機殘骸。
書中寫小王子離開居住的星球、離開他的小玫瑰,在探索宇宙的路上,他訪問了六個行星,遇到很多奇怪的生物,後來來到地球,小王子與一隻小狐狸成為朋友,小狐狸教他學會愛人、與人建立關係。他在沙漠中又遇到一個飛行員,飛行員為了紀念這段偶遇,遂將其與小王子的對話記錄下來,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小王子》繪本......
「《小王子》是法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文學作品。」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栢雅諾(Arnaud Barthelemy)在展覽開幕時說。
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個小王子,你的小王子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