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周作人。 資料圖片
周作人與致鄭子瑜的84通信札即將亮相匡時2014春拍,兩人的通信時間由1957年至1966年,信封保留完好,可借此判定信件的寫作年份。信札涉及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及其晚年雜詩的創作出版,是研究周作人建國以後生活與思想轉變的珍貴史料。
在早前舉行的「周作人與鄭子瑜通信座談會」上,周作人之孫周吉宜表示,作為周作人先生的家屬,有責任把相關的研究資料盡量提供給學術界,作為文化遺產保存下來。他們並計劃出版《周作人和友人通信集》,目前正從日本方面收集相關信件,「統計出我祖父跟日本友人聯繫的人數至少300位,其中還有大量日文的翻譯、辨別和認讀」。
前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認為,由於資料不全,目前關於周作人的年譜、傳記還有很多缺憾。隨着被發現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愈來愈多,相關研究出版也相應豐富起來。他希望有人能夠認真整理這些材料,特別是周作人的書信、日記,現在周作人的日記只出了一部分,涉及後半生重要事情的日記沒有推出。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透露,周作人與鄭子瑜的這批信札有望結集出版。「一方面是出於普及文化的考慮,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這批東西;一方面亦提高文獻的利用價值,同時對於文物身價的傳播具積極作用。」■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曉雪、實習記者 聶晨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