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麥美娟(右二)、社區幹事朱植平(右一)、葛兆源(左一)和黃太(左二),手持「托管兒童接送卡」,寄望政府能增加社區托兒服務,讓各位媽媽安心外出工作。 工聯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在剛過去的母親節,工聯會公布婦女幸福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婦女幸福指數微升,覺得幸福的婦女比例由去年的85.3%,增加至86.1%。但「物價太貴」、「退休生活無保障」及「工時太長」,仍舊是影響婦女生活的三大因素。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建議,政府應設立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並盡快實施標準工時,以改善問題,並增加兒童托管服務,以釋放婦女勞動力。
工聯會今年4月初以問卷訪問1,206名婦女,結果顯示婦女幸福指數較去年微升。而幸福指數若以10分為滿分,最多受訪者給予8分,有逾38%,較去年的調查增加了3.1%。若5分或以下為不合格的比例則由去年的18.5%下降至16%。而平均幸福指數則由7.19分升至今年7.37分。麥美娟相信,今年政府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補貼」,又建議設立男士侍產假的政策,令婦女感受好一點,故幸福指數有輕微升幅。
婦女覺得幸福的三大原因是身體健康、有美滿和諧的家庭及子女聽話,亦有36%被訪者因能解決住屋問題而感到幸福。而婦女最大願望依次是家人或自己身體健康、物價不要太貴及家人有多些時間相聚。
物價貴工時長影響生活
雖然覺得幸福的婦女微升,但調查發現,「物價太貴」、「退休生活無保障」及「工時太長」這兩年來都是影響婦女生活的首三位,分別有近70%、50%及33%。麥美娟認為政府未能對症下藥,令問題日益嚴重,促請政府設立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及盡快實施標準工時,以改善有關問題。麥美娟又指,過去一年所討論的人口政策中,提出要釋放婦女勞動力,但不少女性卻因照顧年幼子女而無法抽身工作,故調查結果顯示,有18.6%的婦女認為政府應增加兒童托管服務,較去年大幅增加11.1%。
40多歲的黃太育有3名子女,一家五口居於公屋,家庭收入每月約1.7萬元。黃太於日間照顧6歲的幼女,為幫補家計,在餐廳擔任夜班侍應,導致黃太長期睡眠質素欠佳,黃太希望政府增加社區托兒服務,自己能改於日間上班。
社區幹事倡建「社區保母系統」
麥美娟補充,現時香港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偏低,只有54.5%,如政府能增加兒童托管服務,令婦女能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安心工作,可消除她們投入職場的家庭障礙。麥美娟認為,可將社區保母轉為常規化的家居托管服務,並且將津貼增加至符合最低工資水平,是對保母工作的認同,亦有助吸引更多婦女加入保母行列。
社區幹事朱植平建議政府作主導,由非牟利團體開辦保母基礎培訓課程、及建立「社區保母系統」,使家長可於網上找尋合適的保母人選。
荃灣區議員葛兆源建議,政府應在全港各區開設更多低收費的社區托兒中心,並把服務時間延長至晚上,以配合全職婦女外出工作的需要。
麥美娟續說,政府應盡力釋放香港52萬的潛在婦女勞動力,並先解決低技術勞工及青年的失業問題,而非短視地考慮擴大輸入外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