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少文(左)表示,很高興中大圖書館群組最近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2013年年獎的主題建築獎-室內設計」。 楊曉霞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楊曉霞)沒有奢華的裝飾,沒有雄偉的高度,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圖書館經過2009年的改造擴建後,不單融合了3個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更巧妙地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成為香港最多小白腰雨燕的安家之地。有關圖書館建築群的設計屢獲業界大獎,最近又獲本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2013年年獎的主題建築獎-室內設計」。
標記石頭 還原「惠園」
耗時兩年半重建的圖書館群組,於2012年年底完成,將上世紀70年代的主圖書館、上世紀80年代的田家炳樓和新翼大樓三者融為一體。中大校園發展處處長馮少文指,最難能可貴的是圖書館四周圍的原風貌都得到完善的保存,包括古羅馬式建築「惠園」和位於圖書館前門正中位置的「仲門」(又名「烽火台」)。當初建築師特地在動工之前標記好「惠園」的每一塊石頭,這樣即使將來拆卸重建,也可以按石頭標記將它還原。
重造後的「惠園」伴有波光粼粼的水池,通過水池下的玻璃天花板,隱約可見已成為業界範例的地下公用空間,即是地庫的「進學園」。佔地2,500平方米的「進學園」以簡約明亮的白色風格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