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新聞事件,頂着「首次」光環的,肯定會吸引媒體的關注。歷年兩岸新聞,從1987年台灣開放老兵探親,兩岸「小三通」啟航,到2005年連戰「破冰之旅」、2008年兩岸全面「大三通」,時間軸上無數個「首次」積澱出今日的兩岸關係局面。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赴台成為這段時間軸上的新標點。海內外近400名記者,在過去四天時間裡起早摸黑,搶抓現場互動亮點,捕捉張志軍每一個生動的表情。桃園諾富特酒店「張王二會」現場,體格壯碩的攝像記者為了擠進第一排機位,深呼吸把小腹憋到最窄。從新北厚德里到五股勞工中心短短十分鐘車程,通訊社記者已在車上打起稿件。在維格餅家狹窄的參觀通道內,敬業的攝影記者們為了搶拍到張志軍品嚐鳳梨酥的畫面,差不多要打起架來。
回想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第一次訪台的畫面,似曾相識。隨着當時「陳江會」舉行的常態化,追訪記者的人數顯著減少,與之成反比的,是兩岸關係的進展速度。隨着時間軸的推移,「首次」光環褪去,「陳江會」已融入兩岸關係發展的土壤中,成為培育兩岸互信的肥沃養分。
張志軍此次訪台,為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建立起完整的鏈條。隨着未來「張王會」舉行次數的增加,這種新聞爭奪戰想必也會越來越少。彼時,應當可見「潮平兩岸闊」的新氣象。 ■特派記者 林舒婕 台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