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鍾克佩向記者講述爺爺鍾逢雨與皿方罍蓋的故事。 記者譚錦屏 攝
皿方罍終於完璧歸湘,合為一體,最為興奮的應屬曾任長沙砂子塘學校校長、雨花區教育局局長的鍾克佩,他就是那位買到罍蓋的新民學校校長的嫡孫。
鍾克佩告訴記者,爺爺鍾逢雨年輕時畢業於湖南法政學堂,上學期間接受新思想,崇尚教育救國,回家鄉不久,他就賣掉自家的部分田產,在當地一座廢棄的寺廟--湧泉寺上,創辦了民辦新式學校--新民學校。
為避殺身禍轉獻軍官
鍾克佩說,他出生時,爺爺就已經不在了,但很小他就聽父親告訴過他,爺爺曾經買到一件寶物。鍾克佩用手比劃着說:「就是一個青銅蓋子。」
當年,鍾逢雨以800塊光洋購得皿方罍蓋後,曾在報紙上發通告,試圖尋找到罍身。常德駐軍聞訊便到鍾校長家搜尋罍蓋。「當時我爺爺得到消息躲了出去,爺爺擔心再持有皿方罍蓋會惹來殺身之禍,於是找到桃源縣漆河鎮上的駐軍團長周磐,表示願將皿方罍蓋捐獻給國家,但希望駐軍能出資助興學。周磐支付給我爺爺5,000 塊銀元,另開出期票5,000元,囑咐爺爺不要聲張。」鍾克佩說,就這樣,皿方罍蓋落入周磐之手。
興學成就列教育界大家
得到這筆錢後,鍾逢雨立即投資擴大學校規模,並高薪聘請好老師任教,只向學生收很少的學費。一時間,新民學校名聲大振。鍾克佩說,新民學校學生最多的時候,僅寄宿生就有500多人,學生總數超過千人,鄰近石門、慈利、臨澧、澧縣、常德等6個縣市的家長紛紛將孩子送來讀書。對於民國時期的一所鄉村學校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
新民學校辦學成績卓越,20多年間,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因此,在《湖南史志.教育誌》中,鍾逢雨校長得以與徐特立、胡元倓、朱劍凡、陳潤霖、曾寶蓀、何炳麟、蔣孝原等著名教育家並列。
家族四代傳承師道
解放之後,鍾逢雨將學校和田產全部交公,新民學校更名為湧泉學校,1952年鍾逢雨卻受人陷害捏造罪名,於1952年2月被槍斃,80年代才終於平反昭雪。2002年,在建校80周年之際,湧泉學校恢復原名,由學生們捐資的鍾逢雨浮雕銅像也鑲嵌在學校教學樓上。
鍾克佩表示,自爺爺起,他們一家人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父母解放前就曾任湖南大學教授,而鍾克佩的兒子,也是一位老師,目前在廣州美院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