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舒婕 台中報道)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結束訪台行程,不僅順利完成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會面,也深入台灣基層,傾聽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意見,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張志軍此行,可以說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起點,顯示在大陸考慮兩岸關係的長遠問題上,會多傾聽台灣基層的意見。
陸對台兼具堅定性靈活性
蔡逸儒指出,大陸的對台大政方針有其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大陸早已理解台灣的政治現況,台灣的「內政」走向與民心向背會牽動兩岸關係的走向,局限政府的施政路線。「從長遠出發,形塑一個可長可久,而且最好是不可逆轉、不隨政黨輪替、不因個人主觀意志而轉移的兩岸關係十分必要,好讓和平發展的政策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他進一步指出,張志軍此行屬於回訪,即完成了第一個回合的「張王會」,確立起固定的互動模式,為兩岸解決具體的、功能性的、棘手的問題鋪平了管道,不會因為前行路上的障礙而輕易中斷。
復旦大學教授、中國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信強也認為,在島內剛剛經歷過一系列政治風波後,張志軍能夠訪台,展示了大陸方面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決心、意志和強大的自信。「大陸方面清楚,島內的『反中』力量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但大陸不會為此調整對台政策大方向,兩岸和平交流、發展、對話還將繼續。」信強指出,張志軍此次訪台行程中,對於「多元聲音」的出現,始終抱着積極的正視態度,而沒有一味否定。「這顯示出大陸解決兩岸關係瓶頸的極大耐心和長遠考慮,觀察傾聽,慎下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