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大市維持了一個月的悶局,終於在金管局5度接錢後打破。資金加速流入,港匯多次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5次出手接美元沽盤,兩日合計向銀行體系注入162.67億元資金,以遏抑港元升勢。5次入市後,銀行體系結餘將於7月3日增至約1801.31億元。
截至昨晚8:10,港元兌美元報7.7501,仍逼近強方兌換保證上限,不排除金管局需繼續注資平抑港匯強勢。
今次是18個月來金管局首度入市接錢,資金來勢洶洶,投資界遂轉而看好第三季港股,以及利好資產市場表現。
永隆:實質需求非炒作
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相信,金管局入市是因為上市公司半年結要派息,以及收購活動的相關資金注入市場等技術因素,令港元需求短期內增大,加上正值回歸假期,在市場缺乏承接下,令港匯觸及聯匯的強方兌換保證。
蕭啟洪相信,有關因素只屬暫時性,料港匯很快會回復正常,但表示市場短期對港元仍有需求,相信金管局會繼續出手干預。他又表示,市場對港元的需求是實質需求,而非炒作目的,故認為正常的交易,不會令市場流動性大幅增加,相信對同業拆息影響不大。
中銀:注資因本地因素
中銀香港分析員張文晶認為,與金管局上次入市即2012年第四季比較,這次注資的成因不同。上次的注資主要是受外在因素影響,當時美聯儲宣佈推出開放式QE,導致較大資金流入本港,因而令港匯轉強金管局承接美元沽港元。今次注資主要受本地因素影響,因大批新股準備上市、H股派息和併購活動等,導致港元需求上升而推高港元滙價。此外,上次的注資歷時三個月,合共約1,100億港元,今次的注資金額迄今為止是上次的11%。
張文晶續指,雖然美聯儲已從今年初開始減少買債,國際金融市場資金流亦較為波動,不過今年以來本港銀行體系結餘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暫未見有大規模的走資現象。
銀行同業拆息影響不大
金管局前晚聲明稱,最近港元需求有所增加,部分反映企業的商業活動所需,包括因近期以港元合併收購活動和派息。由於短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接近零,因此銀行體系總結餘的進一步增加對銀行同業拆息應不會有實質影響。
數據顯示,在美國維持寬鬆貨幣環境下,港元利率繼續維持在低位。隔夜及三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在今年首四個月分別維持於0.06厘及0.38厘附近水平。
根據本港現行的聯繫匯率制度,港元兌美元的兌換匯率為7.80港元兌1美元。金管局會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水平時,從持牌銀行買入美元;當觸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證時,會賣出美元,從而讓強弱雙向的兌換保證能以聯繫匯率7.80港元為中心點對稱地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