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東航旗下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昨日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圖為啟動儀式。本報上海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內地航空公司如今激烈拚搶低成本航空市場,國有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東方航空(0670)亦加入競爭行列。東航昨公布,旗下中國聯合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中聯航」)昨日正式轉型為廉價航空公司,目標更直指「中國最大」,公開叫板在此領域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春秋航空。至此,東航成為首家集「傳統全服務經營模式」和「低成本經營模式」於一體的「混合經營制」大型航空運輸集團。
中聯航主運營基地位於北京南苑機場,現時擁有26架波音737飛機。據了解,中聯航正式轉型後,將按照低成本運營理念和現代航空企業運營框架,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建立起全新的運營系統、產品體系、服務標準和品牌形象。據東航發言人汪健稱,至2014年底,中聯航運營的波音737飛機將達到31架,未來還將不斷擴大運營規模,至2019年北京第二機場建成投入使用時,飛機數量將達到80架,年客運量將達到2,300萬人次。
旗下中聯航擁26架波音737
中聯航董事長唐兵表示,之所以選擇中聯航轉型,主要是由於清一色的波音737飛機,符合低成本航空單一機型的特點。據稱,中聯航將積極開闢更多的航線,加速布局國內旅遊航線和周邊國際旅遊航線,豐富北京與各省會城市之間點對點的航線網絡,並致力於發展成為「中國最大、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內地市場初起步 潛力巨大
東航總經理馬須倫今年兩會期間接受本報專訪時曾強調,中國發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時機已經成熟。從全球市場來看,低成本航空是一個發展趨勢,目前全球的低成本航空佔所有航空服務市場份額的約26%,其中低成本航空在美國份額超過30%,歐洲為36%,亞太市場接近30%,而中國僅佔不足7%,顯示中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剛剛起步,潛力巨大。
近年來,內地加速布局高鐵,令航空大佬們陷入困頓,拖累大型航空公司的利潤持續走低。
此外,內地限制「三公消費」,令航空公司頭等艙、商務艙客源普遍減少,「高端路線」着實難走。反觀春秋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卻依仗「草根定價」,另闢蹊徑人財兩得。近幾個月來,內地媒體曾多次報道,包括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四大航」在內的多家傳統型全服務航空公司均在相關領域有所謀劃。此番東航早着先機,無疑是為國有航企間的差異化之戰吹響了號角。
除了中聯航,在此之前,東方航空還曾宣布與澳航合資在香港成立捷星香港,這是首家以香港為運營基地的廉價航空公司。不過,捷星香港牌照目前尚未獲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