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茯苓是孔菌茯苓Poria cocoa(Schw.)Wolf的乾燥菌核。又名雲茯、伏苓,茯苓多寄生於馬尾松或松根部,有名松腴、松薯、松苓、松木薯等,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茯苓在中醫臨床被譽為「除濕聖藥」,應用非常廣。有800年歷史的宮廷保健食品「茯苓夾餅」,也以茯苓為主要原料。
茯苓分佈在中國的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地。應在7月至9月採挖,堆置發汗後晾乾至茯苓皮起皺。完整的茯苓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茯苓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氣微,味淡,嚼之黏牙。
藥性功用: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利水滲濕,健脾胃,寧心安神。用治水腫尿少,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心神不寧,驚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每劑9至15克;亦可入丸、散。
簡易方:
1. 治水腫:茯苓6克,研細末,水調服,每日兩次。
2. 治水腫尿少:茯苓9克,白朮6克,郁李仁6克。加生薑6片,水煎服。
3. 治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12克,桂枝、白朮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 治心氣虛盜汗:只心頭汗出。茯苓50克,研細末,每服6克,濃煎艾葉溏調下。
5. 治小兒秋冬季腹瀉:茯苓適量研細末,炒後盛瓶中,每服0.5至1克,每日3次。
使用注意:陰虛無熱濕,虛寒、氣虛下陷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