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草匯:茯苓


放大圖片

茯苓是孔菌茯苓Poria cocoa(Schw.)Wolf的乾燥菌核。又名雲茯、伏苓,茯苓多寄生於馬尾松或松根部,有名松腴、松薯、松苓、松木薯等,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茯苓在中醫臨床被譽為「除濕聖藥」,應用非常廣。有800年歷史的宮廷保健食品「茯苓夾餅」,也以茯苓為主要原料。

茯苓分佈在中國的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地。應在7月至9月採挖,堆置發汗後晾乾至茯苓皮起皺。完整的茯苓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茯苓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氣微,味淡,嚼之黏牙。

藥性功用: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利水滲濕,健脾胃,寧心安神。用治水腫尿少,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心神不寧,驚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每劑9至15克;亦可入丸、散。

簡易方:

1. 治水腫:茯苓6克,研細末,水調服,每日兩次。

2. 治水腫尿少:茯苓9克,白朮6克,郁李仁6克。加生薑6片,水煎服。

3. 治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12克,桂枝、白朮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 治心氣虛盜汗:只心頭汗出。茯苓50克,研細末,每服6克,濃煎艾葉溏調下。

5. 治小兒秋冬季腹瀉:茯苓適量研細末,炒後盛瓶中,每服0.5至1克,每日3次。

使用注意:陰虛無熱濕,虛寒、氣虛下陷者慎服。

相關新聞
三伏陽氣足 針灸除病正當時 (2014-07-20) (圖)
「冬病夏治」引邪外出 (2014-07-20) (圖)
夏季除積寒可禦秋寒燥 (2014-07-20) (圖)
百草匯:茯苓 (2014-07-20) (圖)
醫訊:老年人單純補水更易中暑 (2014-07-20) (圖)
醫訊:「南方蟲草」蟬花培育時間縮短 (2014-07-20)
醫訊:蔬菜水果勝過B族維生素 (2014-07-20) (圖)
傳統×科技:手機App一條龍中醫藥服務首現香港 (2014-07-13) (圖)
App服務Step by Step (2014-07-13) (圖)
良藥配良醫 (2014-07-13) (圖)
最新優惠: (2014-07-13)
醫者手記:午睡養生 (2014-07-13)
好去處:舌尖上的養生 (2014-07-13) (圖)
醫訊:苦味瓜菜酸味水果吃出自然涼 (2014-07-13) (圖)
美麗從養脾開始 (2014-07-06) (圖)
養脾美顏可用飲食及療法: (2014-07-06) (圖)
醫學解碼:涼茶服用的注意事項 (2014-07-06) (圖)
醫訊:中大研究證實 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2014-07-06) (圖)
醫訊:類風濕關節炎藥 或可治療禿頭症 (2014-07-06) (圖)
醫訊:浸大研究顯示「天灸」療法 可舒緩鼻敏感及哮喘症狀 (2014-07-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養生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