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日,和順堂香港總部、中央本草尚藥房、金鐘及太古診所正式投入服務。為貼合市民快節奏的生活需求,和順堂在提供優質中藥的基礎上利用創新科技開拓中醫藥服務。不但推出全港首個中醫手機App,還採取創新營運模式,在港鐵沿線設立診所,免費代客煎藥及送往指定診所。這一中醫界的最新動向為香港乃至全國中醫藥界帶來嶄新氣象,揭開了中華醫藥重新崛起的新篇章。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數千年來,中醫一直都是中華漢民族的主體醫學,直到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將基督教理念、西方近代科學與醫藥學傳入中國。由於西醫診治過程明確,理論架構科學清晰,可較快地讓病患感受到醫療效果,因此西醫逐漸崛起繼而取代中醫成為大多數人身體不適時的的首要選擇。相較西醫,中醫理論晦澀難懂;中藥煎煮過程長而繁瑣;再加上短期內的醫療效果常常不及西醫;近年來更因中國部分地區土壤受到嚴重污染,中藥質量難以保障,連累中醫治療效果;因此,中醫難為都市人、中青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所接受。
然而,「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中醫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根據每個人的體制辯證論治,通過陰陽調和協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從而恢復健康,不但可治本且能治未病,具有極高的傳承與推廣價值。和順堂因深知中醫之神奇,又了解其現存的問題,所以針對現有弊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納西醫科學化的管理模式與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以期復興我中華醫藥。
中藥港觸礁 拓新路傳承
其實早在1998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便有心要在新界北區建立一個類似於今日的香港科學園、數碼館的綜合發展建築群,以提高香港對中藥質量的認證能力,促進香港中醫藥的發展,並把該建築群被命名為中藥港。中藥港一度點燃了本港中醫師對中醫前景的希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醫的地位,可惜卻無疾而終。有識之士指出,該計劃成果不著的結局是由香港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民眾擔心由政府推動此項計劃會導致不公,應由業界牽頭方可良性循環。
曾任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現任和順堂(國際)醫藥有限公司總裁的王錫基表示,他當年就很認同中藥港的理念,所以退休後聚集一班志同道合的業內友人,希望通過從源頭開始篩選優質中藥與自行開發手機 App 及物流平台來提供中醫預約、門診、開藥、煎藥及按病人指定時間送藥到港鐵沿線分店的一站式服務來為初出茅廬的中醫師提供就業平台,以及吸引各年齡層特別是年輕一代透過中醫治療繼承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