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主要生物科技公司首季業績亮麗,帶動納斯達克指數近三個月漲了近7%,市場憧憬次季業績續佳。
梁亨
儘管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三月起一度大幅調整,使得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生物科技板塊可能榮景不再,然而隨着行業併購消息不間斷,再加上龍頭生物科技公司將陸續公布業績財報,推動NBI近3個月漲了7%。投資者倘若憧憬生物科技板塊可望持續成為市場的投資關注重點,不妨留意佈局建倉。
龍頭生物科技公司首季業績財報亮眼,推動許多大型生物科技股亦出現強力反彈之餘,也帶動NBI收復三月初的一波下跌幅,即便如此,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持續攀升的剛性需求支撐,不會因景氣變化而縮減,在產業盈利不論是中長線,呈現穩定的增長。
生科股市盈率料重估
有統計,各大投資機構對生物科技板塊的每股盈利,由2009年時的每股2.5元(美元,下同) ,增長到近日的每股7.7元而言,其間的每股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7%,有利推升股價的投資吸引力,以及讓每股迎來市盈率重估的契機。
以富蘭克林的生物科技新領域基金為例,主要是透過在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研發公司的股票證券管理組合,以實現資本增值的目標。
該基金在2011、2012和2013年表現分別為9.6%、26.81%及64.27%。基金平均市盈率、標準差與近三年的貝他值為25.76倍、20.58%及1.24。
資產地區分布為95.39% 美國、2.09% 愛爾蘭、0.85% 加拿大、2. 4% 英國及0.05% 荷蘭。
基金資產百分比為94.38% 股票及5.62% 貨幣市場。基金三大資產比重股票5為9.43% 吉利德科學公司、8.3% 百健艾迪及6.14% 新基公司。
健康醫療併購額創紀錄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達17,5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5%,為2007年創了23,000億元以來的新高,其中,健康醫療業併購的3,174億元交易金額,也來到有紀錄以來最高金額。
即便龍頭生物科技公司首季業績財報亮眼,支撐NBI出現了一波的反彈,但行業除了來自成熟國家的人口老化剛性需求,新興國家中產崛起,財富累積對醫療、保健需求正持續攀升,也可望為生物科技板塊企業的營運收入,挹注動能。
今年企業收入料增逾2成
因此,有投資機構預測今年生物科技板塊企業平均營運收入增長率可望超過20%,部分大型生物科技企業盈利增長在併購效益、合併財報表下,盈利增長率更可高達三成,這些數據都遠遠優於整體大盤企業目前的個位數盈利增長幅度,為相關生企業股價,添動能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