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五味人生:風味龍虱


陶 琦

曾聽朋友說過一事:有廣東商人款待外地來客,特地備下幾道特色菜餚,其中一道白切雞的上面,鋪放了十來隻鹽水鹵熟的龍虱。菜端上來掀蓋的一刻,客人幾近離座翻臉,以為是有意捉弄侮辱......聽這樣的故事,凡吃過龍虱的人都會會心一笑,確實,沒有什麼是比龍虱更能反映不同地方飲食文化的食物了。它駭人的外形,以及它的美味,始終無法斡旋不同人群之間的觀念衝突。

龍虱是一種棲息於池沼水田裡的甲蟲,背有硬翅,體呈橢圓形,不識之人乍一看,會以為是蟑螂。因而也時有第一次見到龍虱的北方人心生誤解,覺得南方人真是好吃,連蟑螂都吃。其實龍虱成為盤中佳餚,是有文化傳承的,早在明清時期,龍虱就是閩粵一帶款待上賓的上等美食。《清稗類鈔》曰:「閩人之食龍虱也,取其雌者食之,雄者不堪食,食之無肉。嗅之,鹹臭不可當......閩人謂其嚼後口中作金墨香。若設盛席,輒供小碟一二十,必以此品居上。碟中鋪以白糖,僅綴數虱於其上而已。」作為昔日豪華宴席上的頭盤,龍虱不僅漂浮於消費世界的上層水面,也折射出了舊時的豪貴富人的飲食趣味。

其後,龍虱發展成為嶺南著名的地方小食,有人專門捕捉煮熟後,至夜便拿到街市上作為佐酒小食售賣。清代學者朱彝尊在廣東得嘗龍虱,曾作有《聒龍謠》詞:「鮫入市,蜑人船,過十里五里,酒人騰笑。刀砧喚住,擘珠娘纖爪......」朱彝尊是康熙時人,從他的描述可見,當時的珠三角就已多有製售龍虱為業的水上人家,船娘用纖手代客一隻隻剝去龍虱的甲殼,再除去內臟,無須使用刀砧,就可呈給客人作為佐酒小食,故每隔十里五里,就有吃得高興的食客發出陣陣歡笑聲。詞中的生動場面,雖然已過去三百多年,今人看來仍感到無比熟悉,猶如一幅被轉鑲到現代鏡框裡的歷史佈景。

嶺南的一些鄉鎮,至夏便有專賣龍虱的小攤,而且雌雄不同的龍虱是分開賣的。母龍虱的前足無吸盤,個頭較大,多子肥美,售價也更貴。這也是古人早早發出「雄者不堪食」感歎的原因。吃法以鹽水煮或焙熟、椒鹽為多。剛捕捉回來的龍虱,須浸在熱水裡,迫其排清污物,然後用油炸酥,蘸上椒鹽吃,又香又脆。吃法也有講究,熟諳者捏起一隻龍虱,看準位置一掐再一扭,接下來輕輕一拉,就能把龍虱的一雙硬翅及頭部、內臟除掉。如果內臟除不乾淨,口感就會苦腥。不過很多人還是覺得鹽水煮的味道最正,最接近龍虱的本味。因為龍虱天然帶有輕微的鹹味,古人謂之「鹹臭」,更有人覺得像是「尿騷臭」,根據吃什麼補什麼的食補原理,民間便有傳說,吃龍虱能治小兒遺尿之類的病症。這種說法的流行,也有助於消除人們對龍虱的心理戒惕。

相關新聞
百家廊:鳥鳴蘆葦蕩 (圖)
琴台客聚:九旬老人賦《偶感》 (圖)
翠袖乾坤:絕症──不藥而癒
跳出框框:愛如雲煙
生活語絲:「紅色娘子軍」
五味人生:風味龍虱
網人網事:中國球迷(下)
名流狂想曲 (圖)
書評:「商場化」下的災難小說 (圖)
書介:渴望 (圖)
書介:黑田官兵衛黑田如水 (圖)
書介:香港指南 (圖)
書介:猶見扶餘 (圖)
書介:分歧者外傳:Four (圖)
徵稿啟事
旗艦殺手 小米的華麗突襲 (圖)
日系代表 防水之選 (圖)
台系代表 影相之選 (圖)
韓系代表 大芒之選 (圖)
I動態:香港動漫節優惠多籮籮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