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淞滬抗戰紀念館。 沈夢珊 攝
台胞捐抗戰地圖 銘記歷史推動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夢珊 上海報道)今天是中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77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今日將舉行抗戰文物捐贈儀式。包括黃埔同學會、解放軍官兵及居民及學生代表約500人將出席紀念活動。據本報了解,一位不願意公開身份的台灣人今日會向「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捐贈「八一三」抗戰時的作戰地圖。紀念館館長唐磊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銘記「淞滬會戰」歷史,對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亦表示,淞滬會戰雖然最終潰敗,但它顯示了全民族眾志成城的抗戰決心。
據悉,來自台灣的愛國人士白中琪將捐贈「八一三」抗戰時的作戰地圖。而白中琪特別提出,被稱為「來自台灣的人士」即可,身份則不便透露,而這份珍貴的抗戰文物如何得來亦是保密。
影像記錄戰爭殘酷
昨日記者來到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由於正逢暑期,有不少學生來到紀念館參觀。一位盧姓學生表示,歷史是沒法磨滅的,這次參觀讓他們走近歷史,更加嚮往和平。
館內陳列的歷史卷軸,戰爭史物和影像資料,無聲而有力地控訴着戰爭的殘酷。同樣在館內參觀的上海市民范先生表示,77年前,他家的房屋遭到了轟炸,因此在「八一三」紀念日前夕,他特地來到紀念館,提醒着自己要牢記歷史。
淞滬戰示抗戰決心
83歲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不僅是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幼年更親歷日軍侵華。余教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作為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此役標誌着中國抗日由局部走向全面抗爭。
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中日雙方共投入兵員達百萬。余子道指出,淞滬會戰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戰鬥之悲壯慘烈,在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史上都十分罕見,世人不能忘記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淞滬會戰雖然最終潰敗,但它展示了中國軍隊、全民族抗戰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