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港交所(388)及上交所正密鑼緊鼓籌備滬港通的推出,亞洲的交易所也緊張滬港通的進展,考慮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它們擔心這一新機制將吸走大量全球基金經理管理的資金。滬港通預計在10月份啟動,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數據顯示,該項目將締造5.5萬億美元(約42.63萬億港元)的總市值。
新交所推新招冀分羹
據《華爾街日報》昨報道,在亞洲股市成交低迷之際,亞洲交易所的管理人士擔心,若滬港通取得成功,而其他亞洲交易所自身又不採取跟進措施的話,投資到這些交易所的資金將減少。
一直和香港爭奪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加坡,亦試圖搭上滬港通的順風車,新加坡已開設了一間辦公室,能直接連接到港交所,為高頻衍生品交易而設的新數據中心。新加坡交易所銷售及客戶部主管周士達表示,該交易所和港交所直接連接可以加快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如果試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跨境資金流動,那麼新交所將可從中受益。
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對滬港通試點的實施亦抱持警惕態度,擔心該交易所吸引的資本流將會因此下降。因為若果滬港通成功實施,A股將被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該指數追蹤大約4.1萬億美元的股票走勢。
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負責股市監管的團隊主管Kim Ki-kyung說,若果真如此,韓國股票在該指數中的權重就要被削弱,從15.9%下降到14.2%。他說,這1.7個百分點的下滑雖然不甚嚴重,但對於韓國而言,是一種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