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紫鵲界梯田由天然泉水灌溉,形成大自然的平衡系統。
在湖南婁底新化縣紫鵲界,集中連片的萬畝梯田,在海拔千米的山岡上,層層疊疊,蔚為壯觀。2000多年來,古代先人荷鋤攀爬,一鋤一耙地墾出這片坡度最陡、海拔最高並擁有最原始最天然灌溉系統的梯田-紫鵲界秦人梯田。它集雲南哈尼梯田的大氣、廣西龍勝梯田的壯美、菲律賓巴拉韋梯田的險峻和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於一身。■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建花、董曉楠
在一個盛夏酷暑天氣,我們一行人來到新化縣紫鵲界。婁底新化縣,原本是一個交通閉塞的縣治。隨着近幾年高速拉通,二廣高速、張懷高速的修建,滬昆高鐵在縣域內洋溪鎮設站,自古「不與外國通」的古梅山國,與外界的溝通不再有任何阻隔。從新化縣城1小時左右車程至水車鎮,有2000多年開墾歷史的紫鵲界梯田景區就到了。
有別於先前太陽熱烈的曬烤,一入紫鵲界景區,窗外的熱浪便有消減。汽車在景區環山公路上盤繞,到得半山腰,山風拂體,通體生涼,果然不負避暑勝地盛名。順勢向山下望去,萬畝梯田的妖嬈身姿便呈現在眼前。
梯田·奇觀
陪同我們的導遊是當地一位奉姓女子,家就住在紫鵲界後山。據她介紹,當地人中,奉姓佔了十之七八,而奉姓的來歷,還有一段傳奇。
她告訴我們,據傳先祖本是秦朝王族的一支,因避秦末之亂,舉族搬遷至此,為掩人耳目,改秦姓為奉姓。先祖們在此荒辟之地,開荒墾田,繁衍子孫,生生不息,造就了如今萬畝梯田的奇觀。
紫鵲界的觀景台,都建在半山腰上,往下望梯田似碧波,一覽無餘。而往上看,則是樹木與竹林,青幽幽、黑魆魆。如果將紫鵲界比作一位秀美女子,那層疊而上的梯田,就像是女子穿着的條紋連衣裙,而樹林竹海,就是她的茂密秀髮了。
站在整個景區的最高觀景點--丫髻寨觀景台,一條條蜿蜒的田埂,或嫵媚或遒勁,或舒展或含蓄,曲折有韻。
在這線條世界裡,八卦沖梯田最富神韻。陽光穿透層層霧靄照射過來,梯田形成強烈的明暗、虛實,田埂的線條猶如眾多的陰爻和陽爻,像極了太極八卦圖。
長石梯田則最為壯闊,層層疊疊、依山就勢盤旋於群山溝壑之間,或凸或凹,或長或短。有的如彎月成疊,有的似長蛇狂奔。
瑤人沖梯田,過去曾是瑤人居住的村落,現在高山上仍留有兩處瑤人岩屋和堆砌石屋遺址。梯田仿佛一道道天梯從西端的山梁垂掛下來,直抵山腳,多達200餘級。
據奉導遊介紹,紫鵲界梯田總共有20餘萬畝,景區內梯田8萬餘畝,即便核心景區之內,數量也達到2萬餘畝。
隨着四季更迭,紫鵲界梯田的景觀也會變化萬千,這是紫鵲界相對其他景區的非同尋常之處。
春來,水滿田疇,清波盈盈,如面面玉鏡嵌於群山,天地也變的透亮。
夏至,佳禾吐翠,蔥蘢勃發,似排排綠浪遊弋嬉戲,滿眼是詩情畫意。
秋蒞,遍地澄黃,色彩斑斕,像束束黃金恣意遍地,絢爛的讓人心醉。
冬臨,漫山瑞雪,遍地冰淩,若朵朵冰花舞動飄散,晶瑩剔透而靈動。
不同季節前來,會有不同的觀感;不同的心情,亦會有不同的收穫。
泉灌·天然
梯田是人類改造地表形態令人驚歎的創造,也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在中國,梯田一般多見於南方山嶺地區。這裡一般缺乏種植水稻的平原地形,通過一道道堤壩涵養水源,使得在丘陵地帶種植成為可能。
然而,在紫鵲界,沒有水車,沒有塘壩等任何明渠儲水系統,數萬畝梯田全靠四季常流不止的天然自流水灌溉。這便是紫鵲界的另一處天賦神奇。
細心觀察,每一條石縫裡有細細的泉水流出,每個土坎下有無數水滴滲出。導遊介紹,這裡從未缺過水,只要在房前屋後的山體裡插一根管子,不多時,清冽的水便潺潺流出。
地質專家曾多次前來考察,但並未找到紫鵲界天然灌溉系統的確切成因。不過專家分析稱,一是紫鵲界降水豐沛,水分充足,又常年雲霧天氣。二是茂密的植被對水土保持起了很大作用。當地有15萬畝深林植被,森林和梯田面積比例2:1。三是,土壤是花崗岩風化的沙壤土,疏鬆透水的性質讓土壤像海綿一樣,將植被攔截的雨水吸納保存,底層花崗岩密度大,將水攔截不下滲,通過裂隙均勻的釋放出來灌溉梯田。
整個紫鵲界山坡滲水口有如米篩之孔均勻散佈在山坡面,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形成的神奇的天然地下給排水網絡,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天然灌溉系統。如此說來,紫鵲界梯田已經與天然泉水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大自然與人類生存也取得了默契和平衡。
生態·和諧
在紫鵲界隨處可見並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現代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當地仍保留很多原始又環保的生產生活和耕作方式。
因為山勢更陡,紫鵲界梯田更加細長,一環一環,層層疊疊由山腳直到半山腰。纖細如眉的梯田,最窄處能一步躍過,栽種稻谷時,插秧不過三兩行。還有些小梯田,袖珍無比,當地人稱之為「蓑衣湫」和「斗笠湫」,即是形容小到可以用一件蓑衣或斗笠就能蓋得住。
導遊介紹,紫鵲界梯田多由人工使用木鍬等工具翻種完成。至於現在平原地區的稻作,已基本使用拖拉機耕種,在這裡絕對無法辦到。而紫鵲界梯田由山泉水灌溉,氣溫較低,生產期長,出產的都是高品質的大米,除了普通白米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貢米」的紫米,顧名思義,以前都是進貢皇室的珍品,是普通人無福享用的好東西。
在山間遊走不多時,夕陽西漸,山風更加涼爽。當晚,我們夜宿紫鵲界,點綴於田園阡陌間的座座板屋,炊煙嫋嫋,融入薄薄晚霞之中,營造出一種近清遠淡的意境。
食宿在農家一棟兩層的木樓。鄉間山野裡的時令蔬菜以家常的手法炒出,沒有太多講究,但勝在食材新鮮、綠色。主人還端上自家用當地糯稻釀製的米酒,入口甘甜清香,堪稱人間至美的玉液瓊漿。
酒未半酣,睽違日久的月亮不經意間已上半空。乘着酒興,沿着遊道漫步。月色溶溶,灑在山頭的竹林之上,清風搖動修竹,月影婆娑,山間蛙聲迴響,真不知今夕何夕。
山下萬頃梯田,在月光灑下的薄紗裡靜默,而仲夏夜農人設置折誘蛾燈,燈火搖曳,在紫鵲界暗夜下點點星輝似銀河。
沙沙腳步,數聲犬吠,又有夜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