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日前主動提及政改事宜,指出社會儘管有一團矛盾,政制一定要向前走。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亦指出,提名委員會的門檻問題現被政治化,認為特首候選人須獲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提名,並非不合理要求。李嘉誠與唐英年,一為商界巨擘,一為前政務司司長及商界人士,他們的言論反映了商界對於政改的意見和立場,就是無論如何政改都不能原地踏步,各界應該在法制框架內設法推動政改前行。至於特首提名必須獲過半數委員提名,這是體現提委會機構提名的必要規定,不但沒有不合理之處,更是保障香港穩定繁榮的必要之舉。人大常委會即將就政改作出決定,工商界作為本港經濟的骨幹力量,其對政改的意見值得重視。
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日前主動提及政改事宜,指社會就政改問題有所爭執和矛盾是正常現象,強調政制發展是鞏固香港法治關鍵的一步,呼籲大家縱使有矛盾,也要「堅決向前走」,不要原地踏步。李嘉誠政制一定要向前走的言論,與現時社會人士提倡的政改「袋住先」說法不謀而合,這是務實的態度,也是表達了主流民意的期望。政制發展關係香港長遠利益,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輕言一拍兩散,各界都應拿出智慧和承擔推動政改向前。
政制一定要向前走
「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早前發表的民調發現,「過半數市民接受即使政改方案不是最理想都袋住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呼籲市民先踏出第一步,之後再循序漸進增加民主成分。李嘉誠在講話中引林語堂文章採用的「一團矛盾」,指雖然社會對政改有不同意見及訴求,但仍要堅決向前走,他不願政改原地踏步。這其實也是主流民意的看法。記得在20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導致本港政制停滯5年。
固然,沒有一個政制方案可以令到所有人都滿意,也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所謂普選「國際標準」。香港的政改要達到共識,關鍵是以基本法作為基礎,任何政改方案都必須嚴格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不能天馬行空,也不應水中撈月。然而,一些反對派人士在政改問題上從來不提基本法,反而糾纏於所謂「真普選」、「國際標準」,如果不接納其方案就寧願拉倒政改一拍兩散,這種「不是全贏就是全輸」的態度是對本港政改的最大危害。
2005年拉倒政改已是前車之鑑。李嘉誠作為商界領袖,自然不希望見到政改再次破局,社會繼續因為政制議題而陷入對抗。他提出政制一定要向前走的呼籲,正是希望社會各界不要固執於一己之訴求,如果因此令市民未能如期一人一票選特首,對於香港有害無益。李嘉誠反對「佔中」以及支持政制向前的言論,不但是表達工商界的態度,更是維護700萬港人的福祉,值得各界重視。
提委會門檻應過半數
目前社會對政改最大爭論在於提名委員會門檻,對此,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直言,門檻問題現被政治化,認為特首候選人須獲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提名,並非不合理要求,因為提名委員會需要透過機構提名,體現集體意志。唐英年既是前高官,又是商界人士,其對於提委會門檻問題的看法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事實上,基本法規定特首提名權屬於提名委員會,而非提名委員,屬於機構提名。要體現提名委員會的機構提名、集體意志,候選人理應至少得到過半數委員的支持,否則如何體現提委會的集體意志?當中的邏輯和理據十分清晰。正如另一名工商界人士、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也表示,提委會「過半數提名」符合基本法,要認真落實,「好似一個董事局,9個人決定一件事,5個或以上的過半數,就可通過......所以『機構提名』係有根據。」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莫樹聯也表示,過去選委會選舉是「委員聯合提名」,與普選時由「一個委員會」提名不同,需要體現機構的集體意志,故普選時提名門檻定於提委會過半數是很合理。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保持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而工商界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性和主導性力量,對於本港經濟貢獻極大。他們對於政改的言論值得人大常委會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