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友嘉。 數碼電台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就香港政改問題作出決定,中央官員近日多次強調政改涉及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即將列席有關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昨日表示,任何人擔任特首,都要以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着想,不應衝擊或挑戰內地政治體制,故特首普選必須由提名委員會把關,確保特首候選人愛國愛港、不與中央對抗。
黃友嘉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特首普選的最大意義,是選民基礎由1,20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擴大至全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而「落實普選之後,永遠都會有普選」,這是對「一國兩制」長遠發展的最好保障。
出大事故 最大輸家是港人
他強調,中央在政改問題上有重要角色,其實質任命權並非「橡皮圖章」。中央一旦不任命特首選舉當選人,就會產生憲制危機,故必須由提委會把關,確保特首候選人是愛國愛港、不與中央對抗,這同時也保障了香港,「如果特首同中央唔咬弦,對香港自己都無好處。如果出任何大事故,只會削弱『一國兩制』,兩邊都會係輸家,而最大的輸家是香港人。」
黃友嘉認為,愛國愛港的其中一個定義,是特首不會故意衝擊中央的利益,或做任何事觸動中央的神經,而港人不應騷擾或衝擊內地政治體制,這是維持「一國兩制」的最佳方法。他強調,特首應具有國際視野,要懂得為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着想,「唔代表要為此操心好多,但起碼唔會對中央帶來衝擊或挑戰。」
反對派不尊重中央 不利溝通
他認為,暫時看不到反對派參選特首普選,就一定會被排除,並批評反對派對中央欠缺基本尊重,例如他們聲稱愛國愛港的要求是「假普選」,「話人造假係好嚴重的指控......好傷害性,對溝通完全無好處。」
被問及特首梁振英只由1,200人的選委會「不公義」地選出,仍可「強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普選產生的特首會否更「肆無忌憚」時,黃友嘉表明,絕不贊同梁振英是在「不公義」的程序下當選特首,而是根據基本法規定和程序而產生,選舉過程合法合憲,市民應予尊重。由普選產生的特首,公信力確然會「加分」,但不代表這種制度已經是最完善,日後可按照實際情況再優化普選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