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嘉華(右)及陳財喜(左)。 文森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反對派近日聲稱,倘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所作的決定不符「國際標準」,就會發起「佔中」。有律師昨日表示,「佔中」明顯會為中環的商業機構帶來損失,但在法律上,要民事控告「佔中」發起人,成功的機會很低,反而控告政府未有妥善應對的成功機會還比較高。為此,中小企業界人士呼籲,「佔中」示威者一旦有任何行動,政府應立即清場。
「香港公民行動」昨日主辦「『佔中』衍生的法律問題座談會」,由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和香港中小企協會協辦,邀請中小企業界人士與律師對談,討論「佔中」一旦發生並對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及責任誰屬等。
太子大廈一帶料成重災區
劉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嘉華在會上表示,反對派早前「佔中」預演時,中環太子大廈一帶成為重災區,不論員工、客戶、信差,都未能上到辦公室或由公司離開,「員工返不到工,客戶簽不到名,信差送不到信,如何做到成交呢?」
他續說,專業服務看重時間和合約精神,一旦因「佔中」而無法完成交易,客戶控告公司毀約並要求賠償,企業可按受影響的程度提出民事訴訟,民事訴訟的對象可以是策動「佔中」的3名發起人或香港政府。
不過,劉嘉華坦言,要成功控告策動「佔中」的3名發起人的可能性很低,因為有關的公司必須先提供客觀證據,清楚證明該3名發起人有明確指示要求參與者堵塞路口,但相信「他們並不會這樣笨」,只會在口頭上提出模糊的指示,如對參與者說「找個合適的地方自由發揮」等,「他們會同樣達到效果,但不需要承擔責任。」
就業界擔心「佔中」一旦發生,會對中環的食肆生意帶來負面影響,劉嘉華坦言,很難證明「佔中」對食肆生意額帶來甚麼具體的影響,且香港保障市民有和平集會和遊行的自由,「他們(示威者)擋在(食肆)門口叫口號,雖然會令食客會進不去,但也是和平的行為,所以很難告得入。除非他們投擲物品,打破食肆的玻璃,這就是刑事責任了。」
他指出,由於「佔中」發起人已宣明按計劃發動「佔中」,而非突發性事件,特區政府有責任按照內部指引部署應對方法,確保「佔中」對緊急服務及治安的影響減到最低,一旦帶來意外,政府很大可能會被控告,「政府不能推說資源有限。只要法院認為政府可以做但選擇不做,受影響的公司就能成功控告。」
業界促政府勿「姑息養奸」
出席座談會的中小企業界代表要求特區政府不要「姑息養奸」,當「佔中」示威者一有任何行動,就要立即清場,「他們一舉牌就要拉走,不要等到他們坐下來數小時才行動。」
「香港公民行動」主席、中西區區議員陳財喜希望政府盡快部署應對「佔中」的方法,包括如何確保中環的主幹道暢通,不影響救護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計劃如何在短時間內成功清場、研究一旦場內發生意外,如何立即騰出通道讓救護車進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