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五味人生:鍋塌豆腐


陶 琦

作家劉震雲曾在一個訪談節目裡提到他早年在北京求學的經歷,對學校食堂的一味鍋塌豆腐尤為難忘。時值改革開放之初,肉食尚為定量供應,鍋塌豆腐售價廉宜,裡面又有少許肉末,對於胃口奇佳且又缺乏油水的學生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恩物。雖然只是些微的美好,可一俟與特定的時空及心境締盟,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散發出令人留戀的怡悅氣息。

鍋塌豆腐大概是魯菜中最討人歡心的菜式之一了,經過小火慢煎的豆腐,通體金黃,口感甘香鬆軟,汁濃鮮嫩,既深具魯菜「味厚」之精髓,又一改魯菜喜用醬料、口感偏鹹的傳統。不同地域的人凡是嘗過,都會有一種家常的親近感,覺得與自己的日常口味相去不遠。而且,鍋塌豆腐還可以根據食客的口味和喜好進行改良,形成不同的私淑版本。一般是用北豆腐切成煙盒大小的方塊,兩面沾上薄薄的芡粉,再蘸上打勻的雞蛋液,入鍋煎至金黃,加入肉末、薑蔥末燜至收汁,就是佐飯一流的菜餚了。也有精於飲食之人為了追求更為鮮嫩醇美的滋味,還會增加一道工序,把北豆腐先放到雞湯或高湯中浸煮入味,再行烹飪。如此做出來的鍋塌豆腐,像是一道素菜,可一入口,那種含蓄渾厚的鮮香,就會向味蕾發出親切而雋永的召喚,讓人百食不厭。早在清代,鍋塌豆腐就獲得了眾多美食家的青睞。清人梁章鉅的《歸田瑣記》寫到,道光年間,他出任山東按察使,與同僚會飲於大明湖旁的薛荔館。與宴者皆為風雅文人,又有長官在座,為顯示清廉和安貧樂道,宴席的菜式須力求精簡。於是主持餚饌的廚師推出一道豆腐,用小碟子分裝,每人兩塊。眾人一嘗,盡皆愕然,不知吃的是什麼東西,竟然能如此甘香鮮美。

這道口感獨特的菜就是鍋塌豆腐。因北豆腐的水分少,質地厚實,內裡佈滿了結構均勻的氣孔,是絕佳的借味菜,用雞湯事先浸煮後再煎乾烹飪。豆腐飽吸了雞湯的清鮮,自然甘香適口,於味道上形成了質感的飛躍,並震撼住了遍嘗異味的眾人,構成了一種「高大上」的飲食效應。

今人做鍋塌豆腐,也是豐儉由人。有人為了製造出更為華麗眩目的效果,添入乾貝、火腿、蝦仁、冬菇等物,於不同的口味改造下,也重新界說了鍋塌豆腐的定義。不過,我最欣賞的是用香椿芽來做鍋塌豆腐。香椿芽是最為香艷、最為肉感的蔬食,有了它進行斡旋和整合,即使一點葷腥也不放,也是一道極致的美味。做出來的鍋塌豆腐,不僅會有一股特殊的鮮香縈繞於唇齒,久久不會散去,豆腐的完美兼容性,也像是具有哲學意義的生活導引。因為這道菜所展現出來的,一如恬然自如的生活,感悟越深,也就越有美好的感覺。

相關新聞
香港需要一個 有文化視野的政府 (圖)
政府究竟能提供給民間什麼? (圖)
三種藝術發展政策裡,香港該走哪條路? (圖)
再談西九:推動文化藝術的責任歸誰? (圖)
百家廊:古樹即景(下)
琴台客聚:司空明的畸戀小說 (圖)
翠袖乾坤:三塊與四塊
海闊天空:葉卡捷琳堡歷史漫遊
見多識廣:「末代沙皇」來過香港
五味人生:鍋塌豆腐
淑梅足跡:「冰桶挑戰」的意義
歷史與空間:風雅濟南 (圖)
豆棚閒話:摳門排行榜 (圖)
亦有可聞:當官不要錢的人
詩意偶拾:詩句
來鴻:遠去的草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