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跨境學生表現興奮,但仍有學生不習慣而忍不住哭泣。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新學年跨境生於不同口岸的過關情況是焦點,一直關注跨境學童上下課安全並提供有關支援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昨特別派員到6個關口實地觀察。該社服務總監張玉清指,新實施的「跨境校網」有七成學額在元朗及屯門區,令西部的深圳灣口岸成為跨境生的過關熱點,昨晨所見不少學童要等上1個小時才開始過關,呼籲深港兩地政府加強有關配套,同時研究為居於深圳灣附近的南山區開設支援服務點,幫助學童及其家庭適應。
教界憂超荷 籲皇崗過關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估計,本學年跨境童人數將增至約2.6萬名,而鄰近元朗及屯門的深圳灣口岸成為新的過關熱點。
該社引述教育局資料指,今年經深圳灣過境的跨境直通校巴已增至102班,較過去兩年大增,擔心上下課時段的處理量已超負荷,呼籲家長可安排子女從皇崗過關。
學童早起倦 坐嬰兒車睡覺
至於昨晨關口情況,該社指深圳灣口岸於早上6時30分便人頭湧湧,遍布幼稚園保姆、家長、學校職員以至校長,也有補習社職員派傳單。不過,由於要等學童齊集,很多學童均要等上一小時才開始過關,亦有學童奔跑、家長及保姆找校車的情況,現場所見不少年紀較小的幼稚園學童哭泣,拉着父母不肯放手,也有學童坐在嬰兒車睡覺。由於深港兩地均設有跨境學童專用通道,過關情況大致順利。
另兩個較多跨境童的羅湖及福田口岸,該社指,前者過關高峰期為6時45分至7時30分,但部分學校要集齊學童,故要等候1小時至7時45分才過關,而最後一批學童過關於8時15分才過關,回到學校肯定會遲到。後者的過關人數較去年更多,雖然秩序還算良好,但在深圳及香港兩邊關口均有學童走失,要透過廣播幫忙尋找,而過關後的候車處亦出現司機找學生,學生找校巴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