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鄒平學指出,中央高度重視香港普選的「風險控制」。 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鄒平學昨日在香港表示,有人聲言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偏緊保守」,是因為中央對普選的風險控制高度重視,跟香港的政治生態有關,包括香港社會不正確理解「一國兩制」、反對派越來越激進,以及外國勢力借助反對派力量干預香港事務有關。
中央高度重視「風險控制」
鄒平學昨日在香港一座談會上指出,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可看到人大決定理據的合理性,因為中央對普選的風險控制高度重視,跟香港目前的政治生態有關,包括香港社會不正確理解「一國兩制」、反對派越來越激進的做法,及外國勢力借助反對派力量干預香港事務有關,因此香港特首普選必須審慎和穩步推進,這方面中央是有最高最大的責任。
他形容,500多萬選民可投票選特首是「石破天驚」的,民主進步性無可置疑。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問題所作的決定,是為香港「立牌指路」,大家必須在此基礎上凝聚共識,因為這是法治的本質要求,是承認、尊重和服從中央對政改毋庸置疑的主導權和決定權的要求,也是如期實行特首普選最具現實可行性、社會成本最低的路徑。
硬推「國際標準」不顧港情
他續說,要落實特首普選,部分人就必須摒棄所謂「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實質就是不接受基本法及人大決定,要害就是不管鞋子合不合腳,硬要將「一國兩制」框架下十分獨特的特首普選的「腳」,塞進所謂「國際標準」的「鞋」裡面,塞不進就削足適履。
鄒平學又以電源插頭作喻,指香港、內地和美國的插頭都不同,唯一「國際標準」是依法普選。特首普選是單一制國家內的地方選舉,不能把特首普選與主權國家層面的制度類比,也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的地方性選舉。香港特首普選必須符合國情和香港區情,普選制度完美不完美,關鍵是看它是否適合香港實際情況,及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
在談到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時,鄒平學指出,提名委員會並非「小圈子」,更不能「數人頭」,而是要有廣泛代表性,具備合理的歷史延續性,確保均衡參與,並可確保愛國愛港者得到提名,確保特首既代表港人利益,又服從中央權威。他批評,反對派聲稱他們「已代表六成民意」,是把「廣泛代表性」與「平等代表性」劃上不正確的等號,歪曲了提委會的組成原則。
批杯葛次輪諮詢不負責任
就反對派聲言杯葛第二階段政改諮詢,鄒平學批評他們不負責任,「究竟他們是要爭取『真普選』,還是『真的不要普選』?」他強調,提委會具體組成、「入閘」門檻等方面,仍有大量空間可供討論。反對派只一味追求抽象、最理想化的、「終極」的民主要義,脫離實際及國情區情,是不理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