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通識科被指定為文憑試核心課程後(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這4科被稱為「核心科目」,考生於該等科目的成績必須達標,才能升大),其及格率及考試內容備受社會關注。第三屆通識科及格率見3年新低,只有八成八人考獲第二級,而首屆為九成一,上屆為八成九,可見連續兩年錄得跌幅。六成七考生考獲三級或以上成績,較去年減少2.8個百分點。被評為不予評級(U)的考生亦見新高,今屆達1.7%,即約1,100人。
有通識科老師指出,由於此科的「特殊性」,考評局第一年必定對考生「放水」,故此刻意「造就」九成一的高合格率,但當社會慢慢接受此科,評核與其他科目一致時,成績自然下跌。筆者對此等言論不敢苟同,反而希望大家在本屆試卷題目中找出真正原因。
「核心價值」難倒考生
今屆通識科試題卷一分別考核政府管治、風力發電及成年人飲酒問題;卷二則考核社會凝聚力、評價中國政治穩定是否比經濟發展重要及本港光污染問題。儘管表面上看,題目較去年顯淺,但細看部分問法及題目所提供的資料時,相信即使通識科老師也沒信心答對有關題目。
卷一的第一題(b)問考生:資料反映了香港社會有哪兩個核心價值出現矛盾?這兩個核心價值的矛盾引致的後果是否日趨嚴重?當學生面對此類題目時,相信必會頓失方寸,因為考生的考試經驗告訴自己,若答錯這兩個核心價值,等同作文離題,而且香港的核心價值包括哪些,從來沒有標準答案。還記得考完此科的當天下午,許多學生表示回答此題時沒有信心,傳媒向老師及學者請教此題時,所得的答案也不盡相同。一個十六七歲的中六學生回答此題,結局當然是悲慘的。
漫畫內容複雜艱深
卷一第二題的資料B是一幅名為「風能的兩難困境」的漫畫,考生必須引用此資料,回答一條8分的題目。筆者相信,考生要在短短數分鐘內看明白漫畫所帶出的意思是極難,漫畫以天秤帶出風能的特點及影響,但出現一些陌生的名詞如容量系數、閃爍陰影等,漫畫中的數目(50公斤)及字(蟲)也令人摸不着頭腦。儘管題目有解釋陌生名詞,但對一些考生來說,在短時間要立即消化從未接觸的新知識或概念,已經殊不容易,更何況要完全掌握漫畫所帶出的信息?
筆者當天收到此份試卷時,也用了不少時間揣摩漫畫的意思,本希望在當天新聞聆聽有關被訪老師及學者對此漫畫的看法,可惜大家都對漫畫「避而不談」或輕輕帶過。
在過去的考評經驗,卷一是合格與否的關鍵,卷二則是獲取優良成績的分野。在本屆通識科卷一出現兩條如此「難啃」的題目,相信令很多師生大跌眼鏡。合格率下跌是預期的事。下次再與考生分享如何在面對這些題目時「逃出生天」。■嚴志峰 漢華中學資深通識科教師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