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
隨着內地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們對醫藥的需求穩步上升,內地醫藥行業無疑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本周筆者推介同仁堂科技(1666),因其在今年內地醫藥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仍取得不錯的業績增長。同時,集團作為內地中藥龍頭,品牌價值高,但目前估值卻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今年股價表現也大幅落後。筆者相信,隨着集團業績持續造好,集團股價有望追落後。
業績穩定 產品多元化
同仁堂科技最新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銷售收入按年增長約14.28%至19.25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集團股東應佔利潤按年上升15.19%至3.06億元。事實上,自2012年底以來,內地開始掀起醫療反腐,近兩年醫藥行業銷售增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同時,內地政府對醫保藥物實行統一定價,藥品售價較以往有所下降。在行業基本面較為嚴峻的背景下,集團銷售業績仍能取得14%的增長,實屬難得。
實際上,集團上半年一線品種銷售增長較為平淡,基本與行業持平,但集團子公司增速較快,有效改善了集團業績表現。集團產品豐富,除了醫藥產品之外,還有阿膠、化妝品及保健品等產品,產品多元化有助緩解行業負面因素的衝擊。其中,唐山阿膠基地將於年底投產,阿膠業務明年有望為集團貢獻收入。目前集團財務穩健,手持現金超過19億元,且沒有明顯負債,現金充裕可以為醫藥研發及業務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儘管集團業績表現良好,但股價表現卻明顯落後行業平均水平。年初至今,港股醫藥板塊平均升幅超過四成,但集團股價卻下跌11.5%,表現非常落後。背後原因,是市場資金偏好追捧生物製藥商,但對中藥商態度冷落。不過筆者認為,中藥在內地仍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及廣闊發展前景,集團作為中藥龍頭,品牌優勢突出,股價追落後機會大。
估值方面,以9月15日收市價10.80元(港元,下同)計,同仁堂科技市盈率(P/E)和市賬率(P/B)分別為14.75倍和1.61倍,對比行業平均P/E和P/B分別為25.9倍和3.96倍,集團股價折讓極大,追落後空間較大。建議投資者在10.5元附近買入,目標價14.0元,止蝕9.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