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軍情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軍情觀察:中國製造要走自主創新之路


放大圖片

■「蛟龍」600的大型機頭全尺寸模型。 資料圖片

葛 沖

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期間,在戰爭中節節敗退的阿根廷,利用超低空飛行方式,以一枚導彈,擊中了英國海軍價值兩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令全球震驚。上述案例,就是水陸兩棲飛機在戰爭中成功應用的雛形,令各國爭相加大對兩棲飛機的研製投入。如今,面對森林滅火、水上應急救援任務,以及周邊海洋權益和島嶼爭端不斷增多,中國又怎麼能夠落人之後,不製造自己的大型水陸兩棲機呢?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登上了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他在現場有感而發地說,「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製造自己的大飛機。」習近平鮮明的態度,既是對之前中國大飛機項目艱苦探索的肯定,也是對未來中國大飛機研製等重大裝備製造業的動員。

掌握競爭主動權

「蛟龍」60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是獲得國務院立項批覆的三個大型飛機項目之一。目前其在大飛機製造領域初見模樣,試飛在望。如今,中國製造已遍佈全球,但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若想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強國,就必須掌握工業化時代的競爭主動權,在核心技術上不能落在人後,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上,獲得最豐厚的紅利,而不僅僅是打工者。

央視早前報道透露,中韓按照50:50的股比合資建設的北京現代,年產值上千億,但因為核心技術主要在韓方手裡,所以每年韓方要拿走利潤、專利費等的絕對大頭。「蛟龍」600等一大批中國自主研發的中國企業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在探索中國製造業要走什麼樣的路。

一些外媒擔心,中國要自主創新,要自主研製大飛機等,是否又要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答案當然不是。只買不造會讓中國失去主動權,關起門來完全自己幹會讓中國遠離現代裝備製造業的內在規律。兩種做法,都不可取。

未來,中國製造要想屹立於世界之林,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研發之路。既要投入精銳的科研力量不懈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也要實事求是地學習、借鑒、引入世界先進技術;既要積極培養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團隊,也要保持一定的開放度,與全世界的同行們做有益交流。

相關新聞
「蛟龍」600明年底首飛 (2014-09-17) (圖)
軍情觀察:中國製造要走自主創新之路 (2014-09-17) (圖)
攻克水面停泊難關 20秒汲水12噸 (2014-09-17) (圖)
航程遠勝日本US-2 (2014-09-17) (圖)
蛟龍-600技術參數 (2014-09-17)
US-2技術參數 (2014-09-17)
紅箭-10強如地獄火 (2014-09-10) (圖)
紅箭-10主要技術參數 (2014-09-10)
光纖制導比美國精準 (2014-09-10) (圖)
外媒混淆AKD-10與AFT-10 (2014-09-10)
軍情觀察:實戰經驗缺 寶劍待磨礪 (2014-09-10)
軍語小辭典:光纖制導導彈 (2014-09-10)
四萬噸補給艦下水在即 (2014-09-03) (圖)
新型冷光源 攻克夜補難題 (2014-09-03) (圖)
903型綜合補給艦主要參數 (2014-09-03)
軍語小辭典:綜合補給艦 (2014-09-03)
軍情觀察:建遠洋補給艦 助破島鏈封鎖 (2014-09-03) (圖)
華遠洋補給力 與美差距仍大 (2014-09-03) (圖)
同時補給兩艦 利艦隊遠航 (2014-09-03)
三大補給方式 (2014-09-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軍情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