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筆者加入澳洲一個非牟利義務團體。筆者供圖
有人問我,社會上的義務工作種類繁多,不同範疇的服務既有長期,又有短期,這些服務的其意義是甚麽呢?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去年在澳洲進行的一項義務工作,那時候的我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我於澳洲加入了當地一個非牟利義務團體,當中主要的工作是剷除外來入侵植物,培植澳洲原生植物。我喜愛戶外工作,尤其是大自然,當獲知工作範疇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雀躍。在工作簡介會上,當地負責人介紹工作內容:先把泥土翻鬆,再把外來入侵植物的根部清除乾淨。最後,將原生植物幼苗種下,並在周圍插上小木枝,建立一個小帳篷給予保護。
到了實際工作環境,我們發現外來入侵植物布滿整個山坡,數量非常多。這些外來入侵植物的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加上,這些植物與某些原生植物外貌接近,不能運用機械大規模清除,需要靠人力逐一拔掉。然而,我們的義務工作人員只有7人,面對如此龐大的外來入侵植物「軍團」,我們都覺得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為未來種植 解失落疑惑
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躊躇滿志,誓要把眼前的入侵植物連根拔起,然而它的根抓得很深,需要不斷拔、挖,最後花了20分鐘才把根部完全揪出來。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埋頭苦幹了一輪,也只能剷除一株;再看山坡上零星的小帳篷,心中湧現一種失落感,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我的手重複着兩個動作,心中卻在質疑:「我現在做的義務工作,它的意義有多大?」隨之,我的眼睛落在小帳篷上,上面寫着:Planting for the future(為未來種植),這句話倒給了我答案。
的確,我們在重複着簡單的動作,這是否意味着這些是無意義的行動呢?不同的義務工作背後均有其價值,這次我們需要剷除外來植物,服務的對象是大自然,為的是保存生物的多樣性。誠言,即時的成效未可見,仍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讓原生植物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回到起初的問題,義務工作的意義是甚麽?我個人認為義務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是無法量化的,每個義務工作者投入服務,就如播下了一粒種子,在義務工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是其養分,義務工作者的投入也會悄悄地感染旁人,將義務服務的精神推廣出去。同時,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義務工作的機緣,哪怕讓座於有需要的人士,亦在旁人心中播下一粒生命種子,以生命影響生命,將義務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傳遞。
最近,我透過其他義工朋友的分享,得知澳洲那個山坡上佈滿了原生植物的小帳篷。我相信,義務工作者亦如小帳篷那般,隨着時間的增長,感染更多的人投身服務,用愛心回饋社會,幫助有需要的社群。■譚穎欣 2012-2013年度傑出學生服務獎得獎者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