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外升學秘笈:「問題」學生適合赴美升學


記得在本年8月上旬,筆者安排了一位同學與一位美國社區學院代表見面。席間同學問了許多問題,例如:讀完社區學院課程後,我真的能升上大學嗎?美國最好的大學會考慮讓我升讀他們大學第三年課程嗎?學分是如何計算的?我可以中途轉學科嗎?我要先讀一段時間英語才能升讀其他課程嗎?

院校代表這樣回答同學的問題:「我理解你對到美國升學存在很多疑問,希望一一弄清楚後才落實出國的決定。但我沒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以你希望了解學分是如何計算為例,我相信就是在完成了幾天的迎新活動後,你對美國的學制亦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到美國前要完全了解美國學制,猶如在自己不會開車的情況下,希望看了駕駛手冊後便學懂開車一樣困難。要了解我們學制,最可行的方法便是坐上這輛車,慢慢你自然便懂得開着這輛車到達你的理想目的地。」

美國學制提供大量可能性

的確,美國學制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提供很多可能性給學生,而這些可能性只會在美國讀書時才會發生,並不會在出發前便會知道最終的學習結果,這便是美國學制的特色。那位同學接下來問如何才能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到美國讀書,院校代表答:「這點我倒能給你一個答案,你是一個頗會發問問題的學生,我相信你會適合到美國讀書的。」

活躍多興趣 易在美成功

早前一位在德州工作的大學代表與筆者閒談時亦提及這個話題。他說亞州學生在上堂時多選擇坐在不太顯眼的位置,也不太願意發問;而美國的學生則選擇坐在前排,不少甚至掛上自己的名牌在當眼處,方便舉手發問時,講師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從兩位院校代表的言談中,可以看出「發問問題」在美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環節。美國從少訓練學生如何發問問題,及如何找答案。香港的學制則把問題與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故此同學不太習慣在公開場合發問問題,到美國後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好好適應這方面的學習文化。

在進行升學諮詢會面時,本人多數先問學生的性恪,而不是先看成績。由於美國的學制十分靈活,較適合自主能力較強且能獨立處事的同學,換句話說,較不適合習慣從少由家人安排所有事情的同學。美國亦十分適合活躍而擁有多方面興趣的同學,他們多數對不同事物存有好奇心,這類同學在港並不一定是成功的學生,但在美國卻可以很不一樣。 ■黃奕星 學林社海外升學中心總經理

作者簡介:擁有19年經驗,定期探訪各國學府,十分樂意分享協助同學到海外升學的心得。

網址:www.aca-link.com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
不愁生源「龍種」揀擇多 幼園偏愛收「大仔」 (2014-09-18) (圖)
爸媽職業「高尚」 或成入讀優勢 (2014-09-18)
校園放大鏡:匯知生赴英遊學 學英語擴眼界 (2014-09-18) (圖)
海外升學秘笈:「問題」學生適合赴美升學 (2014-09-18)
直資中學申加學費 初中被拒 高中過關 (2014-09-17) (圖)
部分直資及私立中學本學年中一級加費情況 (2014-09-17) (圖)
港大劍橋簽協議共研醫學倫理法律 (2014-09-17) (圖)
教城「電子書櫃」 中小生免費下載 (2014-09-17) (圖)
文憑試接受報名 (2014-09-17)
義工逍遙遊:義工意義無法量化 (2014-09-17) (圖)
好書說不完:《瘦肚子之骨盆瑜伽》助強身健體 (2014-09-17) (圖)
中華書局 (2014-09-17) (圖)
徵稿啟事 (2014-09-17)
貪方便寫個App 科大生變公司主管 (2014-09-15) (圖)
上網自學寫網頁 中一打好基本功 (2014-09-15)
郭炳湘獎學金支持港生讀牛津 (2014-09-15) (圖)
林廣兆胡國贊捐千萬助浙大生深造 (2014-09-15) (圖)
新家園協會育精英推共融 (2014-09-15) (圖)
走進世界名校:入讀劍橋大學 收費未必貴 (2014-09-15)
教育專版徵稿啟事 (2014-09-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