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知識改變命運。 網上圖片
陳曉鳳
不久前,碰到一位曾在親戚家當過保姆的農村姑娘。幾年不見,她的變化之大,有點兒讓人吃驚。
她不再是那個混混沌沌、天真純樸的鄉下小姑娘,而變成一位聰慧、謹慎,言談舉止充滿自信的知識女性。13年前,16歲的她因為家貧,來到北京當保姆。那時候她連初中都沒有念完,一看書就頭疼。她的工作是做飯買菜、洗衣服、照顧老人、接送老人的孫女上下學等等。活兒雖然碎,可有很強的自主性,也有大塊兒的自由時間。老人的孫女比保姆只小四歲,久而久之,兩個小姑娘成了姐妹一樣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她當保姆的家庭有一對公務員夫妻,經濟條件好,房子寬敞,還有很多藏書。那對夫妻也願意教小姑娘一些文化知識。每天幹家務之餘,小保姆就開始瀏覽各類圖書,上電腦學打字,漸漸愛上了看世界名著和報紙專欄,還學會了使用各種電腦軟件。見她愛看書,僱主便特意買了更多書籍供她讀。相比之下,她照顧的那個小姑娘,倒遠不如小保姆愛學習,更喜歡吃喝玩樂。
讀了書,小保姆的心就不安分了。她看到自己照顧的小姑娘渾身名牌,大把花錢,過着錦衣玉食的日子。中考分數不夠,還能花幾萬元補分。上了本科之後,還準備花幾十萬出國留學,而自己呢,卻可能得當一輩子保姆,相比之下,心中很是不平衡。小保姆想,青春耗盡之時,自己的前途又在哪兒?
於是她辭職了,她想找一份更獨立的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僱主給她介紹了一份在民營企業當事務員的工作。小姑娘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利用幾年來習得的電腦操作以及文化知識,迅速勝任了更多的工作,很快就成為一名真正的文秘。為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姑娘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高考。所有的休息日都用在學習上,往往一天要看書幾個小時。結果,她用了四年時間,就考完了24門課,拿到了商務管理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學歷。老闆對她的工作能力非常滿意。
不久,農村姑娘又跳槽進了北京一家更大的民營企業,做更專業的商務管理,收入也大大提高了。這時,她原來照顧的那個小姑娘也已大學畢業,進了一家大國企上班。除了上班單位的體制不同之外,出身截然不同的兩個姑娘,社會位置幾乎拉齊了。
聽了這位鄉村姑娘的奮鬥經歷後,我問:「你從前只有初中學歷,怎麼能這麼快就拿到本科學歷呢?」她說:「拚毅力唄!休息日時,我從早上八點一直學到晚上十點。其實就是死記硬背,考過也就忘記了。可是只要能改變命運,我什麼苦都能吃!」
她告訴我,開始參加自考,她是受同宿舍一位東北姑娘的影響。那位姑娘也來自農村,她在城市打工之餘,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從大專學歷起步,已經考下了高級建造師資格證,因此跳槽到了收入更高的一家公司。
我問:「很多農村來的姑娘,都這麼有志氣嗎?」她說:「我知道的就有不少。有一個東北農村來的姑娘,來北京時身無分文,後來邊打工邊自學,從本科考起,現在已經考到國外讀研究生,所有的學費,都是她打工賺的,除此之外,還要寄錢養活在老家種地、生活貧困的父母。」
我不由感嘆:「城市的獨生子女,大學畢業在家啃老的還不少呢!」姑娘說:「我想啃老也沒地方去啃,只能一切靠自己。剛給母親出了幾萬塊錢的心臟手術費,母親改嫁了,可繼父不願意出母親的手術費用。母親怕我花錢,在醫院哭着鬧着不肯做手術,可我能看着親媽有病不管嗎?母親動手術後不能再下地,我每年得給母親寄幾千元生活費,還得供弟弟上大學。把收入的一半都寄回老家,自己不捨得買一件像樣的衣服。」
姑娘告訴我,她在北京的生活,除了上班,就是聽課,看書,做飯吃飯都特別簡單,就是大醬湯涮青菜豆腐,極少吃肉。買衣服更是最便宜的,要是能揀別人的剩衣服,就更不用在穿上花錢了。望着姑娘那簡樸的穿着,我不由說:「城市孩子要有你這樣的奮鬥精神多好呢!」姑娘說:「城市孩子什麼都有,還奮鬥什麼?不學習,也能有房子住,也不愁吃飯。我們農村孩子一無所有,考試就是為了改變命運。」
我問姑娘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她說:「考認證師。有了這個資格證,我就能跳槽去賺錢更多的公司。我還想考研究生,想考到國外去讀研究生,拿國外的綠卡。」我突然明白,農村姑娘反正也沒有城市戶口,無論去哪兒,對她們來說都是一樣的。無根的姑娘,想漂多遠就能漂多遠。賺錢,提高社會地位,就是生活的唯一目標。
可姑娘畢竟已經29歲了。我問她是不是考慮過個人的大事。姑娘有點兒淒然地說:「對這事兒,我現在已經沒有興趣了。回老家,看我的同齡人都在談孩子上小學的事兒了,可我很難碰到合適的人。我覺得結婚要是不能提高生活品質,不如不結。我的母親在農村先後結了兩次婚,哪個家庭都沒有搞好,痛苦一輩子,我可不想像母親一樣。再說,我們這樣的農村姑娘,很難在城市碰到合適的人。我同一個宿舍的農村姑娘是70後,還沒有結婚呢!我想不如拚命賺錢,以後在城市買上房子,老了把房子一賣進養老院!」從她表面的瀟灑透出了背後的無奈。
我想,一個當過保姆的農村姑娘,即使有了學歷又變身白領,一個城市戶口,就會讓小伙子卻步了。而她,又已絕不肯再嫁回農村。在大齡剩女成群結隊的北京,她出嫁的幾率更是少之又少。但如果決定通過自我教育,過一種有品質的獨身生活,倒是機會多多。
一位北京姑娘聽了這個勵志故事,很有壓力地說:「一個農村姑娘都這麼拚命,我們北京年輕人的空間豈不是更小了!」我卻記起一位哲人的話: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是通向平等的唯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