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沈夢珊 上海報道)滬港通啟動在即,內地與香港官方均表態指滬港通籌備進度理想,並預期會在10月推出,內地人從此「足不出滬」,透過上海證交所即可直接購買港股。雖然給內地投資者諸多便利,但有炒港股經驗的投資者表示,雖在內地家中即可炒港股,但50萬元人民幣的門檻讓人望而卻步。有資料顯示,內地活躍的A股賬戶雖然有6,000萬之多,但符合50萬元門檻的賬戶僅有約200萬個,相較之下,直接赴港炒賣更容易。
不足4%人符合50萬門檻
股民王女士算是內地較早接觸港股的一族,2008年開始買賣港股。她告訴記者,自己接觸港股是受其港人丈夫影響,當時夫家幾乎人人炒股。
王女士表示,相較滬港通和直接赴港炒股,個人傾向選擇後者。她記得當時炒港股有兩種途徑,直接赴港或通過香港證券公司在內地的代理,而且使用內地身份證也可以在港開戶,雖然要交納一筆保證金,但亦記得只是5萬元人民幣左右,門檻不是太高。故此,談及即將開通的滬港通時,王女士直呼「50萬元門檻太高,普通人家哪有那麼多流動資金?」
談及為何會炒港股,王女士清晰記得,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後,當時因金飾企業被機構拋售打壓,因此自己當時以每股約7港元的價格買進許多周生生(0116)股份。金融危機過去後,香港市場恢復迅速,加之當時因香港金飾比內地便宜15%左右,也曾引發起內地遊客赴港購買黃金熱,導致其股價突飛猛進,眼看着個位數買進的股票一下子到兩位數,之後曾翻了四倍,到達28港元。(編按:周生生上周五收報19.64港元)
資深者早早沾手港股
王女士和香港人實際接觸下來也了解到香港投資股票的人數比例非常高,比上海人炒A股的熱情還要高。而且很多都是年輕人,比如她的丈夫和她丈夫的妹妹,這又和她以往印象中股民散戶都是中老年居多的內地市場大相徑庭。
同樣,股民史美娟女士雖然非常關注港股通帶來的新投資機會,但她表示,不會利用滬港通渠道炒H股。在約10年前她去深圳出差時,特意抽空到香港開了證券賬戶。她表示,港股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的交易規則,是她願意選擇港股的原因。她坦言,在這幾年投資過程中可以說沒賺也沒虧,並沒有「嘗到甜頭」的她認為,雖然有風險,但這更符合市場規律。不過,滬港通50萬元門檻讓她認為可以直接按照原來渠道炒港股,這樣反而更輕鬆。
|